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每个日子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2018年10月30日 15:0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你知道这些健康日的由来吗?设立的初衷是什么?
  每个日子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各种各样的健康日也越来越多,翻开日历,可以发现每个月都有健康日。1月28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2月28日(闰年2月29日)是国际罕见病日,3月3日是爱耳日,3月5日是世界青光眼日,3月8日是世界肾脏日,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到了10月,健康日更多,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个月还有世界镇痛日、世界视力日、世界关节炎日、世界骨质疏松日、世界传统医药日、世界骨髓灰质炎日、男性健康日、世界卒中日……

  对于越来越多的健康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常春说,健康日的设立主要是不同领域的学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呼吁全社会对不同健康问题的关注,更好地进行本领域的疾病相关知识的科普,更好满足公众对健康广泛且多样的需求。对于公众来说,这是“涨知识”的好时机,但是健康的理念不应该体现在某一天,而是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体现在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所。

  爱眼日 爱耳日

  这一天看起来真有趣

  一些健康日的设立让人一目了然。比如,3月3日是爱耳日,两个“3”恰似一对耳朵;6月6日是爱眼日,“66”就像一双长着长长睫毛的大眼睛。这两个日子的设立都与形象有关。

  说到爱眼日,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今年秋季开学前,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出版署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 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70%以下。

  艾滋病日 结核病日

  这一天曾有重磅消息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这是因为首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的12月1日诊断出来的。12月1日艾滋病日如今已经被全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采纳。以防治艾滋病闻名的北京地坛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都曾在这个日子迎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常春说,这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防控艾滋病的重视。通过目前的宣传来看,12月1日确实为多数公众所知道,设立这个世界艾滋病日,也让更多的人知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同时,这个日子也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关注和理解。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个世界性的健康日也和一个关键的日子有关:1882年这一天,德国微生物学家科霍宣布发现了结核病病原菌。由此可以看出,结核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与艾滋病相比,结核病要高了数个“辈分”,但结核病的防控风险形势依然严峻。就在上个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举行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全球领导人共商消灭结核病行动计划。世界卫生组织为响应这一重要会议,邀请全球各大城市开展“点亮城市的红”结核病宣传活动。北京选择标志性建筑“水立方”点亮为红色,倡导政府、民间组织、公众共同关注结核病问题。

  糖尿病日 帕金森病日

  这一天诞生了重要人物

  近年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人群的规模越来越庞大,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也十分庞大。为此,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设立了众多的慢病相关健康日,旨在提醒人们积极预防慢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每年的11月14日是糖尿病日。这个日子原来被称为世界糖尿病日,后来升级为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是首个发现胰岛素的科学家Frederick Banting的生日。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每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每年的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这是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最早设立的,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最早系统描述这种疾病的是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

  专家点评

  健康理念重在每一天

  常春说,现在的健康日比原来明显增多,这说明了每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在积极推动本领域的健康知识的科学普及。一方面可以提高本领域的社会关注度,为这类疾病的患者和潜在患病人群提供了权威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说明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公众对于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各类健康日的设立是一件好事。

  很多人感慨健康日就像“一阵风”,今天来,明天走。作为公共卫生专家,常春认为,健康的理念应该渗透在一个人生长的全周期,“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甚至从胎儿到死亡,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天都要覆盖有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每个时期都需要全方面的健康科普知识,涵盖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的全过程。

  从健康促进的角度来看,常春认为,健康理念也要渗透到每个场所。“我们需要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的有四类场所。”首先就是学校及幼儿园。这个场所的健康知识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的需求,比如孩子要控制肥胖,预防近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第二类场所是工作场所,中青年人都在劳动场所,针对中青少年人群以及相关的职业病进行健康促进。此外,健康促进的场所还要覆盖到社区,主要针对老年人;覆盖到医院,特别是二级和三级医院,针对医务人员以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果在所有的场所都进行健康教育,这样就能让一年中“闪现”一次的健康知识持续一整年,不是一阵风,而是润物细无声。

  本报记者贾晓宏 J146

  制图吴薇 H114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