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她们是乐清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60年后再聚首

2018年12月17日 14:36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 

  浙江在线12月17日讯(乐清日报记者 金龙江 徐琴微 黄小双 文 郑剑佩 摄)五位老人拿着老照片回忆青春岁月。12月15日,尽管外面寒风阵阵,乐清市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里却是暖意融融。经过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一个多月的多方寻找,乐清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和亲属失联60年后,终于重相逢,喜相聚。

  当年风华正茂的姑娘,再聚已是白发苍苍,虽事隔一甲子,当年共同的美好记忆很快将她们拉回到那一段奋斗的青春岁月,她们对着老照片,有说不完的话。10名拖拉机手中的5人已离开了人世,他们的亲属也来到现场,见证这难忘的时刻。

  女拖拉机手现场求助

  拖拉机是上世纪特殊的时代符号。上世纪50年代,乐清县相关部门曾组织全县10名优秀妇女学习驾驶拖拉机,陈松妹、傅玉英、陈贤娥等十姐妹学成后,成为乐清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由于她们身处乐清各地,拖拉机手训练班结业后,十姐妹就各奔东西,渐渐失去联系。

五位老人及其他女拖拉机手的家属团聚合影。

  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是乐清市政协成立的首批11个委员工作室之一,也是温州地区第一个以单位名称命名的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展了各类新闻为民服务活动,设立网络平台接受求助、咨询和建言,推出了“委员e帮”栏目更好地倾听百姓心声,关注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

  11月10日,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开展大型广场公益活动时,第一代女拖拉机手之一、北白象的陈松妹老人赶到活动现场求助,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她完成心愿,找到已失联60年的其他姐妹,在有生之年再聚聚。

  据陈松妹老人介绍, 十姐妹中,她与清江的傅玉英、乐成的陈贤娥还有联系,而有几个人学习结束或淡溪水库建设完成后就一直没有联系。她曾尝试去寻找,却没有找到。

  乐清日报全媒体连续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开篇乐清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寻找失联60年的十姐妹的报道,浙江新闻客户端点击量超过32.9万+。一时间,带着时代印记的乐清首批女拖拉机手成为热门话题。

  寻人过程艰难曲折

  60年岁月沧桑变迁,加上有效信息有限,而当年培训时间只有短短20天,没留下档案资料,十姐妹相处时间也不长,她们中的一些人的名字已记不清了,住址也没有,寻找困难重重。

  根据陈松妹老人回忆,当年乐清县买了一辆苏联产的DT14女式拖拉机,因此在全县各地挑选了十名妇女参加拖拉机手训练班。

  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人员因此首先想到找乐清市妇联、市档案局,但均没有找到相关历史资料。

  虹桥镇的叶女士通过乐清日报新闻热线提供线索,报道中的叶中花是她的姑姑,曾是一名女拖拉机手,根据她提供的线索,又找到了虹桥的另一位女拖拉机手朱知凤,遗憾的是,两人都已去世多年。

  根据提供的有限信息,大荆那边好像有拖拉机手还健在,记者及时与大荆镇取得联系,经大荆镇工作人员的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金冬领老人。老人现住大荆镇荆东村。据金冬领老人介绍,另一名叫陈冬妹的拖拉机手是湖雾人。

  当时与金冬领老人电话联系时,记者说的是普通话,老人听不懂,老人讲的又是大荆方言,两人沟通了好久。当记者隐约听到老人说自己有一张站在拖拉机边上的合影时,顿时兴奋不已。通过多次与金冬领老人及其家属的沟通,收到了金冬领老人保存60年的照片,它定格下十姐妹在拖拉机训练班结业时的那个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看到这张带有时代印记的照片,记者百感交集。

60年前的老照片。

  这张珍贵的照片,在采访寻人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刊发在11月21日的乐清日报上,看到老照片后,虹桥的叶先生一眼就认出了她的妹妹叶中花,叶先生第一时间收藏了乐清日报。

  有一名女拖拉机手是城南街道市岭村人,该村驻村干部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加入寻找女拖拉机手的队伍,他遍询村干部,均无人知晓。后来,记者与市岭村老村妇女主任虞桂英取得联系,及与村里老人多方比对,记者还拿着老照片给虞桂英和家属辨认,终于确定该村唐金媚正是要找的拖拉机手。可惜的是,老人已去世多年。

  所有拖拉机手中,原柳市区的两人寻找难度特别大,因为没有名字,也不知其所在的村,且时间过去了60年,原柳市区下辖多个乡镇包括柳市、翁垟、黄华、湖头、湖横、茗东等已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到柳市镇政府,也没有找到有效线索。于是,记者找到了原乐清妇联老领导施仁芬,她提议去找原公社的老妇女主任,并提供了联系方式,记者跟老妇女主任一个一个地沟通,一遍又一遍地了解,还动员乐清日报老通讯员胡文岳以及在柳市工作过的老同志去找。在各方努力下,近日,终于在柳市原茗东找到了最后一名拖拉机手黄佑花。而另一名女拖拉机手已离开人世。

  60年来的第一次团聚

  为了让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完成团聚的心愿,经过筹备后,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于12月15日下午举办了“乐清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60年后再相聚”活动。这次活动,也得到了市政协和市妇联、市档案局的大力支持。

  乐清市政协副主席赵思平,委员工委主任郑圣余、副主任陈旭洋等参加活动并见证了她们的相聚。

  活动原定当天下午2点半举行,1点半左右,86岁的金冬领老人一家就早早地从大荆赶过来,第一个到达。北白象的陈松妹、乐成的陈贤娥、清江的傅玉英和柳市的黄佑花也先后到来。“这个是你吗?这个是我,这个是朱知凤……”60年的岁月改变了她们的容颜,拿起老照片,那段共同难忘的拖拉机手经历,很快让她们打开了话匣子,回忆起那一段峥嵘岁月,千言万语道不尽当年豪情。她们互留通讯录、合影拍照,笑容写在脸上。

老人们拿着老照片,合影留念。

  “我17岁入党,曾是省劳动模范,当年被推荐参加学拖拉机,我是十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姐妹中有5个人参加过淡溪水库建设,我还到万岙、水深等地耕过地,运过粮,什么事都做。”陈松妹老人回忆起那段历史,仍感到很自豪。

  陈贤娥老人感谢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花了这么多心思帮忙找到这一批女拖拉机手及他们的亲属,帮忙安排了这次聚会。“感谢党,对女同志的关心和培养。今年我82岁了,没读过书,入党60多年,参加过省妇代会、党代会,展览馆里也有我开拖拉机的照片。淡溪水库建设,我开拖拉机的时间最长。我做过妇女干部、做过花边二厂负责人。”团圆时刻,陈贤娥老人特别开心。

市档案局副局长孔万升为金冬领老人颁发收藏证书。

  当天金冬领老人还将珍藏了60年的“乐清县第一批妇女拖拉机手训练班结业留影”这一张珍贵的照片捐献给市档案局,保留下铭刻那个时代印记的难得的影像资料,市档案局领导给她发了收藏证书。“这张照片是我们训练班结业时拍的,除了十姐妹还有一名妇女干部和教练,我一直放在镜框里珍藏在卧室里,虽搬了两次家,这张照片总是带在身边。”金冬领老人说。

  市妇联副主席王剑乐和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负责人金龙江给健在的5名女拖拉机手颁发了纪念证书。

  另外5名女拖拉机手已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家属也来到现场。叶中花的儿子与大家分享了其母生前的点点滴滴。虹桥龙泽村的朱知成也特意赶来,他告诉记者,堂姐朱知凤比他大24岁,小时候有听家里的长辈说起堂姐学开拖拉机的故事。他觉得举办这次活动非常好,对于纪念老一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下一辈都很有意义。

  当天参加活动的乐清市政协副主席赵思平感慨不已:“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的这次活动帮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圆了一个梦,做了一件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事。它记载了历史,将一段尘封60年的记忆,通过寻找揭开了。这一批妇女参加过淡溪水库建设、土地耕种等,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反映了当年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妇女地位的提升,意义重大。圆梦的过程,勾起了乡愁,留下了牵挂,温暖了大家的心。他希望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继续沉下基层,多做对人民有益、人民有需求的事,发挥工作室更大作用。”

  记者手记:寻找的是一种时代精神

  这10名女拖拉机手只是那个年代的符号,在这次寻找过程中,我们一次次地被感动。这十姐妹中,每个人都是当年妇女的优秀代表。她们学会开拖拉机后,为农村建设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寻找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十姐妹的过程,不仅仅只是寻找那十个人,其实还在寻找那个时代的一种精神。在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这批女性独立自主、艰苦奋斗、舍己为公、无私奉献,即使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编辑:邢天然】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