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试验验证时速160公里动集动车能在普速铁路上跑

2018年12月25日 10:03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复兴号三款新型动车组首次亮相
  四川试验验证时速160公里动集动车能在普速铁路上跑

CR200J长编动集,时速160公里,能够在现有普速电气化铁路上运行。

12月24日在展览上拍摄的展出的列车。新华社发

  见过8辆编组的动车,但你见过17辆编组的超长版“复兴号”动车吗?
  12月24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布了“复兴号”家族的三个新成员,包括时速350公里17辆长编组、时速250公里8辆编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等多款复兴号新型动车组。这些铁路装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技术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划重点,17辆编组超长版复兴号动车组,载客定员1283人,将于1月5日全国铁路调图后,正式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行。同时,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已在四川试验运行,它可在普速铁路上开行,今后一些普速铁路也将迈入动车时代。

超长版复兴号亮相
长439.9米可载客1283人

  12月22日,中国铁路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开幕,一大批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铁路技术装备集中展出,时速350公里17辆长编组、时速250公里8辆编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等多款复兴号新型动车组首次公开亮相。
  其中,17辆编组超长版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和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复兴号动车组格外引人注目,这两款动车组经过一系列试验验证,完全符合设计规范,具备上线运营条件,即将投入使用。
  复兴号新型动车组,也有多个色号,分别为中国红、琉璃金、国槐绿、海空蓝、长城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17辆编组超长版复兴号动车组,全长439.9米,载客定员1283人,载客能力较16辆编组提升了7.5%。该车型全面适应车站站台长度、检修设施、变电所容量等既有设施条件,其检修维护技术与既有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一致,车体、转向架、牵引等系统及部件可实现通用互换。
  好消息是,该车将于2019年1月5日铁路实行新的运行图时,安排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营,进一步提升京沪高铁等繁忙干线运输能力。

动集复兴号投用
普速铁路将进入动车时代

  本次集中亮相的“新成员”,除开超长版复兴号,还有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型动车组。
  众所周知,一条铁路上是否能够运行动车组、运行速度有多快,主要取决于该线路的技术标准,因此众多普速电气化铁路,无法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
  不过,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简称“动集”)投用后,一些普速线路将进入动车时代。
  据了解,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参照动力分散动车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流线型外形,内部服务设施设备与既有动车组基本一致,适用于所有普速电气化铁路,其动力集中在列车头部或列车首尾端。
  该动车组有短编组和长编组两种型号,其中短编组为9节车厢,定员720人,长编组为11节到20节车厢不等,最高定员1102人。
  与传统机车牵引客车相比,该车型司机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旅客乘坐更加安全舒适,运输组织更加高效,可充分利用既有检修资源,减少基础投入和设备维护成本。该车将于2019年1月5日后陆续投入运营。

我国自主研发设计
已在四川上线运行试验

  那么铁总口中的“一些普速铁路”,是否包括四川省内乃至西南地区的普速铁路,比如宝成线、成渝线?
  其实,早在今年9月,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首辆长编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简称长编动集)在成都上线,并在成渝铁路等线路上开展各项运行参数试验。
  而在成都开展试验运行的CR200J长编动集全列为20节编组,构造速度为160公里/小时。
  在试验期间,该列车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等线路区段上,完成动力学、动强度、车内外噪声和弓网受流等科目的科研试验。
  也就是说,能让普速铁路进入动车时代的“动力集中”版复兴号,其实已经在西南地区开展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实验,请大家拭目以待。
  今后,虽然走的是普速铁路,但乘客乘坐的是动车组,乘坐体验也将大为提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智

新闻链接
中国高铁营运里程2.9万公里

  到2018年底,中国高铁营运里程达到2.9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中国高铁动车组已累计运输旅客突破90亿人次,成为中国铁路旅客运输的主渠道,中国高铁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输效率世界领先。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