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山公园音乐堂迎来重张20周年

2019年04月17日 14:5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历经70余年历史
  中山公园音乐堂迎来重张20周年

  其实,中山公园音乐堂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42年。70余年的风风雨雨中,它历经三次改建和数度维修,全封闭的专业古典音乐剧场取代了曾经简陋的露天、半露天场地,剧场的坐席数也从5000、3000、2000精简为1400个。1999年,中山公园音乐堂重张开业。如今,这里每年上演的各类演出超过300场,在剧院云集的北京城里,中山公园音乐堂凭借自己独特的位置、细水长流又颇具特色的剧目安排,得到了许多“铁粉”的喜爱。

  为了纪念重张20年的重要时刻,从4月21日开始至5月24日,中山公园音乐堂将以“重张二十年,为你变更好”为主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连续带来20场精彩演出,包括交响乐、室内乐、古琴、欧洲古乐、竖琴、合唱、京剧、胡琴、朗诵等各种类型。

  在演出的阵容方面,本次庆典演出季可谓名团名家云集。除了北京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弦乐团、北京爱乐合唱团(原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等国内外院团,指挥家谭利华、俞峰、李飚、杨力,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法国羽管键琴大师皮埃尔·韩岱,西非科拉琴大师巴拉奎·西索科,古筝名家王中山,胡琴名家宋飞、姜克美以及方明、宋春丽、薛飞、吴京安、宗平、徐涛、李立宏、刘晓翠等组成的“聆响·行歌”朗诵团队都将受邀参加演出季。

  4月21日,亮相庆典演出季开幕音乐会的是曾在1999年4月26日音乐堂重张当天登台的谭利华和北京交响乐团。当晚,他们将与张立萍、莫华伦共同带来《在那遥远的地方》、《万里长城永不倒》等经典歌曲和《今夜无人入睡》、《饮酒歌》、《为艺术,为爱情》等家喻户晓的歌剧唱段。

  快访

  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的

  见证下成长

  2019年,中山公园音乐堂重张20年,宋飞的教学生涯也恰好走过了20年。更有缘分的是,1985年,还在天津音乐学院附中读书的宋飞第一次在北京的舞台上亮相,就是在这里首演了同为著名胡琴演奏家的父亲宋国生创作的《燕赵春潮》,“一个外地的学子来到北京的大舞台,心里真的特别高兴。很多人说,他们认识我就是从这个舞台上开始的。”那个时候,十几岁的宋飞被笼罩在父亲的光芒下。大家谈论起她,在肯定她才华的同时,还会不约而同地带上一句“那是宋国生的女儿”。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宋飞早已凭借努力和高超的琴技名扬国内外,“大家现在称呼我的父亲时,会说他是‘宋飞的父亲’了。”

  在宋飞自己看来,这个成长的过程,始终没有离开过中山公园音乐堂的舞台。在这里举行各种独奏音乐会、师生音乐会时,宋飞会首演许多新作品,她还常常带着学生,一起来参加每年暑假举办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打开艺术之门”系列活动,“这对观众来说是‘打开艺术之门’的过程,对于我带的学生来说,同样也为他们打开了新的艺术天地。”

  宋飞想借庆典演出季这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时间点,把自己和学生不同的艺术视野展现给大家。5月10日,宋飞将与第一批学生中的佼佼者张晔共同带来一场音乐会,“我们的同台是两代二胡人不同成果的展现,”宋飞说。

  音乐堂20年人气

  不减的秘诀是什么?

  除了宋飞,指挥家谭利华在这里也指挥了超过300场演出,歌唱家张立萍也在此举办了多场独唱音乐会……像他们一样和音乐堂成为“老朋友”的艺术家,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作为艺术家,能感觉到这里对我们的尊重,”回想每次来参加演出的情形,宋飞都觉得很感动。

  凡事难在坚持。能做到20年如一日、还得到艺术家们的交口称赞,实在不容易,不少人好奇其中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作为中山公园音乐堂的“执掌”者,徐坚一直要求工作人员“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好,不能稀里糊涂”,“我们虽然和艺术家从事的专业不一样,但态度是一样的,所有的艺术家做事情都极其认真。每做一个项目,我都希望工作人员能从艺术家身上学到点东西。”

  中山公园音乐堂的口碑并不仅仅局限在艺术家的圈子里。2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观众纷至沓来,音乐堂始终人气不减。以延续多年的“打开艺术之门”为例,当年坐在台下听音乐会的小观众有的已经为人父母,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又回到了这里。“文化生活对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徐坚能感受到观众那种迫切的需要。她还记得,2003年“非典”期间,音乐堂的演出被迫中止,直到暑假前后才得以恢复,“那一年的‘打开艺术之门’非常火爆,大家在家里待了很久,都非常清楚那种没有文化生活的状态其实是很可怕的。”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走进剧场、感受艺术,徐坚带着音乐堂做了很多努力,“我们曾经到海淀的学校做调研,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当听到对方说“路太远,去不了”时,徐坚直接提出租大巴车接送孩子们往返,“我们知道,只要把他们带到剧场,他们就一定会喜欢上的。”

  2007年,与中山公园音乐堂一街之隔的国家大剧院开张运营,不少人为音乐堂的未来捏了一把汗,“很多人都来问我,你们还演不演了?其实我们很感谢国家大剧院,它给北京的整个文化市场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变化。”作为首都剧院联盟的管理者,徐坚必须看得更远,“市场的繁荣不是只靠一两家剧院。大剧院做了很多剧目和演出,对音乐堂来说的确是一种竞争。”于是,音乐堂巧辟思路,在近几年推出了“紫禁城·古乐季”、“中国古琴名家雅集”等独具特色的系列演出。这些演出不仅为音乐堂“圈粉”无数,也让它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特别的位置。

  本报记者 高倩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