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马路摊贩到网红菜场 一对普通夫妻的菜场浮沉30年

2019年05月06日 11:1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从马路摊贩到网红菜场强哥夫妻的菜场浮沉30年

  本报资深记者杨忆华当年每周写一篇“菜篮子”专栏1995年本报活动“大众菜卖大众价”曾火爆全省

强嫂视频卖菜。 冯贺 摄

  记者笔下的杭州菜场

  讲述人:杨忆华

  从马路摊贩,到进玻璃顶棚搭起来的简陋菜场,再到如今超市般的网红菜场;从自行车、三轮车到汽车更新换代;从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到有车、有存款、儿孙满堂……

  千千万万类似强哥强嫂这样的普通卖菜人,用青春奋斗出了越来越有滋味的生活。

  从富阳农村到杭州来闯荡

  强哥强嫂是富阳人。30多年前,村里经济条件不好,路也没修。

  1988年,强哥夫妻带着不满两岁的儿子来杭州闯荡。“改革开放了,我们也想找点事情做做。”

  他们先走了一段,然后用几天的饭钱买了8元钱的车票,三口之家经过了整整3个小时的颠簸才到。

  强哥强嫂在离东山弄不远的出租农民房里草草安了家。

  在东山弄当上马路摊贩

  那个时候的东山弄,除了国营的蔬菜副食品公司,没有菜场,都是走街串巷的流动摊贩。强嫂就是在买菜的过程中熟识了一些摊贩。1991年,强嫂把工厂的活辞了,下决心卖菜。

  第一笔生意,是强哥骑着自行车,晚上12点半从批发市场驮来的一蛇皮袋50斤豌豆。

  “街上铺一个蛇皮袋,摆上去就开卖了。”强嫂说,马路菜场一定要起早去,占个好位子生意就会好很多。她记得,第一袋子豌豆的流水是150元。

  “那时候进货是去三里亭的,蔬菜品种就那么几种,茭白、冬瓜、木耳、青菜、包心菜,不像现在有大棚,一年四季各种品种蔬菜都不断的。来买菜的人也不像现在,讲究搭配,也讲究新鲜,每次买都是一小把,多买几个品种。”

  马路摊贩做了两个月左右,强哥找到了另一条生意经,给附近的饭馆、食堂当采购,去进货的时候顺便帮他们采购。

  大雪封路,推着三轮车走了一晚上

  做马路摊贩的日子,就算是苦出身的强嫂也记忆深刻。

  “从小女儿出生前一年开始到东山农贸市场成立结束,时间刚好12年。”强嫂说,当年带着小女儿一起卖菜,大清早就把几个月大的女儿从被窝里挖出来,放在竹篮里。“露天卖菜,下雨了,生意来了,怎么办,只能让孩子淋在雨里。”

  1994年大雪封路,强哥去进货,愣是从三里亭到东山弄,推着三轮车走了一晚上,最后菜是进来了,但是车子压坏了:“回到东山弄太阳也出来了,菜还卖不掉……”

  日子终究是越过越好了。

  1999年,强哥强嫂花了6万多块钱,买下了人生中第一辆小汽车,昌河面包车。

  2003年,东山农贸市场正式成立。强哥强嫂成了第一批入驻农贸市场的经营户,告别了马路摊贩的露天卖菜模式。

  2006年,东山农贸市场第一次改造,改成半超市,引进品牌店。强哥强嫂的买菜生意越做越红火。

  2012年、2013年菜场第二次改造提升,开始电子化管理,信息公开。

  2018年至今,第三次改造提升开始,安装空调,引进视频卖菜App,开启智慧农贸模式,强嫂卖菜搭上了流量的快车。

  强哥进货的车也已经是第三辆,升级成7座的小面包车。

  上世纪90年代初,杭州市中心品种最多、档次最高的综合性农贸市场应该是龙翔桥吧,当时的名字叫龙翔桥农副产品市场。

  我跑菜场是1991年。那是钱江晚报创刊的第五个年头,大家的生活水平远不如现在,花在吃上的费用比例比较大。我记得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也就两百元左右,但鲫鱼的价格和现在差不了多少,要卖到10块一斤左右。

  种植业养殖业物流什么都不发达,菜价受天气影响就很大。有一年黄梅天,青菜都卖到5元多一斤,在那个月收入才两百左右的时候,这个菜价真的是天价了。

  在城市里,菜场是一个最具烟火气的所在,也是了解民生一个很好的切口。怎么把时鲜菜的门道、黑心商贩的伎俩,以及生活化服务性的信息提供给读者,我们就想着能不能开个专栏。 “菜篮子”的专栏就是这么开起来的。

  在接下来的四五年里,尽管在家里不做饭,但为了工作,我会经常去菜场逛逛,每周写一篇“菜篮子”专栏。菜价高了还是低了,菜篮子好不好拎,这阵子又有什么新品种上市,都在专栏里和读者一一道来。

  几年跑下来,和管菜篮子的工商部门也熟悉了。

  那几年关于“菜篮子”有种说法“两头叫,中间笑”,指的是种菜的“菜园子”因赚钱不多要叫,买菜的“菜篮子”因蔬菜价高更要叫,唯有中间环节的“菜摊子”因获利丰厚而笑。

  1995年早春,正值蔬菜淡季。这种现象特别明显。

  怎样才能让老百姓买到既新鲜又便宜的好菜?报社领导说,菜篮子最关系幸福感,你要把“菜篮子”这篇大文章做好。

  于是我和上城区工商局以及龙翔桥农副产品市场工商所商量,能不能一起推出让利活动,活动名字就叫“大众菜卖大众价”,目的是反对流通领域的暴利,让“两头都笑,中间得利”,实实在在减轻“菜篮子”的分量。

  工商部门在龙翔桥辟出专门的场所,免费给菜农当直销点,菜农少了中间商的环节,菜价会下来,另一方面,直销点的加入,也给其他摊位带来冲击,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1995年2月23日,第一次活动开始。番茄、西芹、冬瓜、圆椒、黄瓜、菠菜等六种大众菜率先实行同行议价,零售价平均降幅为24.1%。番茄卖1.8元一斤、西芹1.5元、圆椒2.8元、黄瓜2元、大菠菜0.95元。

  这其实是蔬菜直销的开始。两个月后,“大众菜卖大众价”在全省铺开,好几个地方的菜价明显下降。仅当时的湖州,全市菜农直销摊位就达1774个,占总摊位数的61.5%。

  活动火爆程度真的超出想象。无论是政府还是读者,都给了钱江晚报这个活动一个大大的赞。

  那个场面,至今记忆犹新。用现在的话说,是抓住了大家当时的痛点。

  那也是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作为记者的幸运,能够用自己的职业为大家做点事情,能够用媒体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杨一凡 葛晓娟 章 然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