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0岁老人住按揭房坚持行善30年

2019年05月24日 15:15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 

  如果你以为她是富翁,那就错了 如果你以为她很贫穷,那也错了
80岁老人住按揭房坚持行善30年

朱奶奶向记者展示相片

  她,为了抚养儿女,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下海做生意的一批人。然而,如今家里除了一套还在按揭的房子,别无他物。

  她,曾任南岸区工商联(总商会)南坪地区分会会长,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如今身上穿的,却是女儿给她的廉价服装。不过她收获的,是社会对她的满满赞誉。

  她,就是80岁老人朱奇英。声音洪亮、步伐稳健、思维清晰,给人一种阳光的感觉。

  捐钱修公路、修盲校、敬老院……这些善举,被朱奶奶看成是小事。而这样的小事,朱奶奶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实习生 孙彦钦 摄影报道

  生活压力让她下海经商

  1939年,朱奇英出生在忠县西沱镇,成绩优秀的她,小学毕业后一路保送至初中、奉节师范学校读书。

  “当时初中一个班只保送两个人,我就是其中一个。”朱奶奶自豪地说,在学校里,她担任大队长、学生会主席,表现十分优秀,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石柱县坡口乡石方小学任教。

  1962年,朱奇英与谭继鲁结为夫妻。婚后,随着四个孩子的出生和丈夫收入的微薄,生活开始变得艰难起来。不过,困难对她而言,反而成了奋进的动力:“那时候,老伴在忠县上班,每月收入也就40元左右;我调到忠县当老师,收入也很低。周末时,我就去担煤、担砖,晚上织毛衣,赚一些外快。”

  1972年,朱奇英辞掉教师工作,去丈夫单位做起了临时工。“那时,修堡坎、抬沙、背炸药,也不觉得累,就这样干了两年,单位开始办幼儿园,我因为学过师范,就被推荐去当了4年幼儿园的副园长。”

  过了6年居无定所的日子后,1978年,一家人来到重庆南坪定居。

  眼看四个娃娃越来越大,靠工资几乎无以为继,为了养活孩子,朱奇英再次选择了辞职,她在住家附近开了一个小店,用背篼去背一点烟酒、糖果和副食来代销。

  后来,条件越来越好,她索性去办了商业执照,正式成为一名个体商户。因为对政策理解得快,又能说会道,很快她就被邀请加入了南岸区工商局工商所成立的个体劳动者协会。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与做好事结缘了。”朱奶奶说。

  凑钱救治一面之缘义子

  1995年,朱奶奶因商会公务前往江苏常州出差。在车站候车时,她遇到了一个24岁的年轻小伙子。

  因为大家都是纯正的川渝口音,很快彼此就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是四川仁寿人,在常州柴油机厂上班。一路上,小伙子对朱奶奶和谭爷爷照顾得十分周到,两人决定认他作义子,小伙子欣然同意。临别时,双方留下了家庭地址,对方名叫王建忠,并合影留念。

  回到重庆,朱奶奶洗出照片,按地址寄往常州柴油机厂,但几月过去却未收到回信,“不会吧,这么大个人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此后,陆续搬了好几次家的朱奶奶彻底跟义子失去了联系,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寻找。

  朱奶奶的二女儿看见母亲如此思念一面之缘的义子,决定通过网络搜索进行寻找。2010年,他们联系上了仁寿县派出所所长刘杰,并找到了住在仁寿县县城的王建忠。但王建忠说,他并没有去过常州,弟弟倒是去过且在那里工作过。

  8天后,王建忠打来电话,称老人要找的人就是他的弟弟王郑。因为当时为了方便联系,家人在外都是留住在县城的哥哥的地址。此时的王郑已重病在身无法走路。随后,朱奶奶买了轮椅、几床被子和食品,并准备了4500元现金,在老伴和二女儿、女婿的陪同下前往王郑家。

  再见义子,已相隔整整15年,过去那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已被病痛折磨得形如枯槁。王郑抱着朱奶奶失声痛哭:“干妈,对不起。”这时,王郑的父亲将他当年亲手写的却迟迟没法寄出的书信拿了出来。

  “我看着他病重的样子,心里真的很不好受,要是能早几年找到他并帮助他,他大概不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回到重庆后,朱奶奶决定帮助义子治病。随后,二女儿开始在网上发动网友捐款并筹集了7200元。老人又在家里进行募捐,全家人捐出23000元,总共30000余元的善款,全部给王郑做了手术费用。

  遗憾的是,王郑最终还是因病去世。为感谢朱奶奶,王郑的父亲、哥哥和姐姐还专门前往重庆看望她。

  坚持帮扶聋哑女孩到18岁

  2014年,75岁高龄的朱奶奶随同南坪商会到城口县一特殊学校开展资助活动。活动当天,朱奶奶为城口县小学捐赠了1000元作为学校建设资金。

  活动结束后,当地组织大家参观教室。这时,教室里一位满脸笑意的女孩吸引了她的目光。“她与其他孩子不同,十分安静地坐在那里,望着同学们笑。”朱奶奶说,当时她就喜欢上了这个文文静静的小女孩。“朱会长,这个女孩生下来就不会说话,但是特别阳光开朗”,学校老师这样介绍。

  女孩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朱奶奶才知道,原来女孩名叫余佳芳,10岁,家里还有一位身体不太好的哥哥。朱奶奶决定,对她进行一对一帮扶,除帮小孩解决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时常会寄去生活用品。

  2017年,在帮扶小芳的第三个年头,朱奶奶把她们全家人接到重庆,一是给小芳一岁多的侄儿做全面的身体检查,二来也是让小芳来认认门。

  “算起来,今年她快16岁了,我会一直帮扶她到18岁成年,之后准备把她接到重庆,帮她找一份工作,让她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朱奶奶说,她平时也时常用自己奋斗的往事鼓励女孩,告诉她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要把善念根植在别人内心

  2001年,朱奶奶作为南岸区人大代表参加石柱县中学90周年校庆活动,遇到了老同学谭国安。交谈中,得知老同学家有一个年轻的小保姆,小保姆的姐姐考上了重庆大学,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恐怕无法完成学业。

  想起自己当年上学的艰辛,朱奶奶马上就把名片给了老同学,让他帮忙转交给小保姆的姐姐。不久,这位名叫冉红梅的大学生就联系上了朱奶奶。此后,朱奶奶替她支付了每学期1000元、四年共8000元的学费,帮助她读完了大学。

  (下转02版)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