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沪高校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搬到乡镇

2019年05月28日 18: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沪高校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搬到乡镇
    上海师范大学将博士论文答辩现场搬到乡镇。 许婧 摄

  中新网上海5月28日电 (记者 许婧)一场颇为特殊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28日下午在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进行,参加答辩的两位博士学位申请人分别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俗文学方向的王婉如和倪金艳。

  “很高兴能有这么多戏曲爱好者参与我的博士论文答辩”,王婉如说。

两位博士学位申请人。 许婧 摄
两位博士学位申请人。 许婧 摄

  学术界一直呼吁,文科博士生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博士论文的选题要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和现实性。

  俗文学——戏曲、小说、曲艺、民间传说等文艺形式,植根于民间,其发生、发展,都是广大民众支持的结果,其内容与形式,亦为广大民众所熟知。

  上海师范大学方面表示,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应该给群众看一看,接受他们的检验。要真正做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力求使我们的研究为振兴中华民族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服务。

答辩会现场。 许婧 摄
答辩会现场。 许婧 摄

  上海师范大学与平湖市有着文化协作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在平湖市建立了戏剧戏曲实践基地,平湖市为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实习、教师的实践实验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上海师范大学则为平湖的文化发展给予人力、智力上的支持。由此,申请博士学位的这两篇论文到平湖答辩。

  在普通群众看来,博士生教育是神秘的、高大上的,其实,它只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恒夫说,我们要主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老百姓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这个重要的环节了解其部分面目,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博士教育”的“教育”。

  朱恒夫介绍说,王婉如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上海抗战时期戏曲活动研究》,论述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戏曲舞台上京剧、越剧、沪剧等剧种的生存状况,揭示它们的衰弱、兴盛的原因,探讨了许多班社和艺人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积极地宣传抗日,让戏曲和时代同命运、共呼吸的状况,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能为当下的戏曲振兴工作给予有益的启示;倪金艳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孟姜女传说的叙事研究》,探讨的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传说”的历史与现存状态,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但盛行着这一传说,还留存着由这一传说而形成的“遗迹”。由这一传说,能了解到包括平湖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民众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历史观等。

  “平湖市当湖街道正在努力打造戏曲文化,建立了一座他们的乡贤、‘南戏之父’——‘钱南扬纪念馆’,王婉如博士论文在此地答辩,我认为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朱恒夫表示,而倪金艳的博士论文在平湖答辩,对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孟姜女传说”在平湖的传承,肯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天答辩委员会成员均为戏曲与俗文学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特聘教授俞为民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有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文艺学专业教授程华平,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讲座教授孙蓉蓉,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特聘教授王汉民,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戏剧学专业教授李伟。

  答辩会结束后,上述专家学者将与民众和地方负责人将围绕“乡镇地方政府如何打造特色文化”“如何让文化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完)

【编辑:房家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