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铁路人的38年坚守:与新中国同龄见证铁路发展变迁

2019年06月02日 12: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老铁路人的38年坚守:与新中国同龄见证铁路发展变迁
    图为1984年的铁路机车。 贺平 摄

  中新网宁波6月2日电(记者 林波)从时速仅有数十公里每小时的绿皮车,到如今时速普遍三百多公里每小时的高铁,从轰鸣声震耳、冒着黑烟的蒸汽机,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如今的“复兴号”动车组,在近40年时间的坚守中,与新中国同龄的老铁路人张新校见证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变迁。

  1949年3月20日出生的张新校是上海铁路局宁波车务段的一位退休铁路人,自1971年从部队退伍进入铁路系统后,从装卸工、钳工、扳道工到党委干事,在铁路系统工作的几十年里,随着滚滚改革浪潮,他以一名基层铁路人的视角诉说着变迁的故事。

图为1985年的铁路机车。 贺平 摄
图为1985年的铁路机车。 贺平 摄

  1971年11月,是张新校正式开始上班的时间。

  “在铁路上班,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忆起初入职场的场景,张新校的脸上挂满了微笑。那时的杭州铁路分局绍兴车务段管辖着18个站,从宁波洪塘乡到柯桥站,绿皮火车一路轰鸣。

  “萧甬铁路是一条繁忙的铁路干线,出行的民众带着大包小包往往挤不进火车,我们经常将旅客推上车。”张新校解释道,当时的铁路班列并有那么多,但出行的旅客却已显现出日益增加的势头。

  铁路装卸工是张新校接触的第一个工种,也是他记忆最深的。

图为2002年,内燃机车在萧甬线运行。 贺平 摄
图为2002年,内燃机车在萧甬线运行。 贺平 摄

  据介绍,铁路装卸工作,主要是指在铁路运输的货物在车站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包括所有铁路运输的笨重货物和散堆装货物的装卸作业。

  以煤炭运输为例,彼时,装卸工人需手动装煤,一身煤泥是常事。而今,采用自动化机械,只需在控制室操作,卸货作业速度大大提高。

  “70年代、80年代,客货不分家的绍兴站,环境脏乱差。而货物属于半机械化运转,需要装卸工搬运货物。”在他的记忆中,装卸工爬高卧低,白天与黑夜经常颠倒,劳动强度非常大。

图为2009年5月29日,电力机车驶入萧甬线。 贺平 摄
图为2009年5月29日,电力机车驶入萧甬线。 贺平 摄

  “客货分开后,我们目前有90趟过境货运班列。”宁波车务段原绍兴货运站站长阮支越告诉记者,20世纪来,该站陆续更换最新的装卸设备,装卸效率大幅提升,“装卸作业从半机械化前进到机械化模式。”

  从装卸工、钳工、扳道工到党委干事,张新校的足迹遍布了铁路系统的各个工种。也正是基于此,让他对铁路有着更为全面的感悟。

  在张新校的脑海里,春运是铁路人不可磨灭的记忆。从通宵打地铺排队买票、“黄牛”抢票、人工剪刀检票到如今移动支付、外卖服务、“刷脸”进站……诸多改变让民众的春运体验不断升级加码。

图为2009年8月13日,“子弹头”列车驶入萧甬线。 贺平 摄
图为2009年8月13日,“子弹头”列车驶入萧甬线。 贺平 摄

  张新校说:“春运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改变了民众‘衣食住行’的方式,过去纷纷扰扰的春运场景也成了历史。”

  的确,春运的变化折射出当前民众的生活步伐不断前进,也折射铁路交通的与时俱进。

  “家在一个个春运中繁荣,国在一次次春运间富强。”张新校直言,在某种程度上春运也反应出了中国的发展速度,“运”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70年前,从宁波到杭州,没有直通车辆,交通不便。70年后,不到一小时的高铁里程将两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打通“一小时交通圈”。

图为动车行驶在杭甬境内。 贺平 摄
图为动车行驶在杭甬境内。 贺平 摄

  “70年代的列车车速在60公里每小时左右,而如今的复兴号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每小时。”在张新校看来,时速的变化也足以展示铁路交通的“质变”。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从1949年的2.18万公里增长到2018年的13.1万公里以上。据预测,中国到2020年铁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实现3万公里。(完)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