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黄岩瓜农追着太阳去种瓜:从东海之滨到天涯海角

2019年06月04日 2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台州6月4日电 题:浙江黄岩瓜农追着太阳去种瓜:从东海之滨到天涯海角

  作者 范宇斌

  进入6月,浙江台州黄岩西部山区逐渐热闹起来,遍及天南海北的瓜农们陆续返乡。

  从东海之滨到天涯海角,海南浙江哈密瓜瓜农协会会长、黄岩区瓜农协会副会长卢灵锋赴海南种瓜已有16个年头。“哪里日照充足就去哪里种瓜。”卢灵锋4日接受采访时笑称,黄岩瓜农是一群“追着太阳的种瓜人”。

  改革开放以来,黄岩瓜农“追着太阳去种瓜”,瓜田遍及中国23个省市区,甚至远至缅甸、越南、柬埔寨等。

  “星星之火催生了‘区外农业’的燎原之势。”黄岩区瓜农协会会长杨明俊说,过去一年,黄岩瓜农创造了42亿元(人民币,下同)产值,不仅给自家增加了财富,也让当地农民跟着富裕起来。

  2003年,卢灵锋听说在海南种反季节西瓜有“钱途”,他便想出去“闯一闯”。“创业初期,我每天四点就扛着锄头出门,挖沟、翻地……常常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几天下来全身酸痛。”那段垦荒时光,让卢灵锋记忆犹新。

  他介绍道,8月种瓜苗,经90天生长期,11月即可收获。“海南的气候非常适宜反季节瓜果生长,冬季上市的海南瓜恰好打了个时间差。”

  和大多数黄岩瓜农一样,卢灵锋采用“大棚+地膜”种植模式,这比露天栽种更为高效。从2006年起,他开始种植效益更高的哈密瓜,并重新设计大棚,改为立体悬挂式种植。“四面见光透气,这样瓜形好、密度高、甜度高、抗病力强,整蔓、打杈、掐尖和摘果也更方便。”

  那一年,卢灵锋的创新种植方式大获成功,从原先亩产两三千斤翻了一倍,亩产值也比原先种西瓜翻了几番。他也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如今,他在海南哈密瓜种植面积3000多亩,一年亩产约9吨,每亩地约2万元净收入。

  卢灵锋的创业经历并非孤例。20多年前,黄岩瓜农徐金森组织了一帮亲朋好友前往温岭种瓜,后又辗转至四川、云南等地。2013年,他发现嫁接苗比直播苗更具种植优势,于是创办西瓜嫁接苗场。如今,云南西双版纳三分之一的西瓜苗出自他的苗场。

  追着太阳去种瓜,黄岩瓜农牟官顺则走出了国门。凭着一手娴熟的种瓜技术,2015年,他在缅甸密支那开始租地种瓜,成为密支那的台州瓜农“第一人”。

  “连作种植会影响西瓜产量和品质,缅甸有大片农田,种一年换一地,正好解决这一问题。”牟官顺说,他在缅甸热带丛林中成就了自己,也给当地百姓带去了工作机会、种植技术。

  “三十多年兜兜转转,五湖四海种西瓜,每年只有六七月份在家休息。”谈及“种瓜生涯”,黄岩瓜农潘洪贵坦言,这些年过得十分充实。“和土地打交道很踏实,一起出去的老乡,也都渐渐富了起来。”

  而今,黄岩正实施“万名外出瓜农培训计划”,聘请农技专家授课,开通技术热线,提升瓜农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转变经营理念,增强综合素质。

  “早年背着锄头箩筐走出家乡,现在乘坐飞机、高铁来来往往。”黄岩区瓜农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才谦感慨道,47000多名扎根天南海北的黄岩瓜农,成就了一番“甜蜜事业”,也带动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完)

【编辑:刘湃】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