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托儿所 让我欢喜让我盼

2019年06月06日 09:5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父母陪伴孩子最幸福

  ■ 王东亮 江苏南京 国企员工

  儿子已经快一岁半了,健康活泼。前一阵儿,国家出台婴幼儿照护指导意见,回顾自己一年多的育儿之路,我对其中“增强科学育儿能力”“发展照护服务机构”最为期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科学育儿,我和妻子一直在探索。这其中,“锻炼自主能力”是重要一课。儿子出生后没多久,我们就让他睡小床,如今他可以独立入睡;儿子五六个月大时,我们买了婴儿杯,所以他很早就能独立喝奶……

  为帮我们带孩子,我妈从老家来到南京。老人家的育儿观念比较传统,我和妻子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她并不赞同,但也没反对。

  有一次,儿子脑门有点儿热,一量体温超过37摄氏度,低烧。我妈挺担心,打算去看医生。我仔细观察后,发现儿子精神状态非常好,玩得很开心,吃喝也正常,就劝母亲可以再等等。后来,儿子的体温慢慢降了下去,一切安好。

  看着年轻人以不同的理念培养孩子,且效果逐渐显现,我妈也改变了想法,开始支持我们。有时下楼散步,遇到小区里照看孙子的老年人,她也会推荐我们的育儿秘诀。

  其实,如何科学育儿,老一辈和年轻人都在摸索,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指导意见中提及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期待在专业指导下,整个社会建立起科学育儿观,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此外,“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也值得期待。如今,很多年轻父母都是双职工,边工作边带娃,根本忙不过来。去年初,儿子快出生时,我妈从农村老家前来帮忙。她年岁渐长,边带孙子边适应新生活,在家操持很不容易。我身边有些朋友,家里老人因客观原因,只能把婴儿带回老家照顾。这样一来,年轻父母在城市工作,不得不与自己的子女分离。

  我们期盼,几年后社区里设立起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年轻父母们面临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毕竟对于婴幼儿来说,能有父母陪伴左右,才是最大的幸福。

  本报记者 高 炳整理

  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 曾 敏 云南红河 企业职工

  众所周知,一个小孩最让人心力交瘁的时期,就是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后,直到上幼儿园之前。

  之前我和丈夫都在一座偏僻的水电站工作,并在那里生下了大娃。电站位置偏僻,远离城镇,我的父母远在另一个地区的乡下,身体不算太好,公婆尚未退休。孩子刚刚断奶,我俩又都想让他时刻在视线范围内,所以就想雇人照护。当时,电站里除了正式职工,还有一些闲在家里的职工家属。我和丈夫决定找楼下一位阿姨帮忙带孩子,每周5天,同时付给她一定的酬劳。阿姨朴实善良勤劳细心,会普通话还会唱童谣,于是我俩每天早饭后就把大娃和一些日用品送到她家,下班后再把娃接回家。日复一日,直到大娃满3岁,才被送到城里的爷爷奶奶家去上幼儿园。

  后来,我和丈夫先后调到城里的电力系统工作,和大娃生活在一起。今年4月,我又生了一个女儿,目前还在休产假。

  公婆已经退休,但大娃从幼儿园到现在上小学,一直没让他们操心费力,加之他俩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我和丈夫都不愿再多叨扰二老。现在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要求高,学前教育普遍得到重视,我绝对不可能把女儿送到乡下父母家放养,所以我和丈夫一直在为如何照护女儿的事踌躇观望。最近这些年城里的私人托儿机构虽然不少,却良莠不齐。即便要找,也要找系统规范职业化的机构和人士来带娃。

  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之下婴幼儿照护发展的指导意见》,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5月中旬,我所在的社区专门召集居民就此问题举行座谈会征询意见和建议。作为代表之一,我提出托幼机构和人员亟待规范化职业化,当场得到不少奶爸奶妈的认同。这几天,小区专门腾出两间底楼空门市,准备装修改建为托儿所,并在政府网站上高薪聘请专业婴幼儿护理人员。看着襁褓里熟睡的女儿,我和丈夫都为她能在不久的将来享受到可靠、专业的照护服务而感到欣慰。

  黄自宏整理

  憧憬家门口的“社区托管”

  ■ 沁 沁 北京 媒体人

  2015年4月,我与相识12年的大学同学结婚。当年10月,国家宣布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恰在此时,我发现自己怀孕了。

  2016年1月1日,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实施。当年7月,我们的大儿子出生。两年后的9月,二儿子出生。他们踩着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历史性变革的鼓点而来,给家庭带来了无限欢喜。

  两个孩子生育期间,丈夫正在援疆。离家3年,带娃的重任基本指望不上他。但何其有幸,公公、公婆帮我化解了育儿压力。

  我们住在老城区,周边鲜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了全身心照护孩子们,爷爷和奶奶一个放弃了游山玩水的爱好,一个放下了手中的生意。而我则把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孩子和家庭。

  身体是累的,内心却充盈着甜蜜,我们从孩子身上感受生命的恩典。这大概就叫爱有所得、心有所获吧。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至今已3年有余,我家两个孩子也分别两岁10个月和8个月大了。然而,环顾周围同事和朋友,愿意要二宝的家庭少之又少,原因大多是“养娃压力大”“没人带孩子”。

  这就是现实。最近看新闻得知,由于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目前中国3岁以下(不含3岁)婴幼儿有5000万人左右,但在各类照护服务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近八成婴幼儿由祖辈参与看护和照料。

  儿童成长关乎一个家庭,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在我看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婴幼儿照护领域的顶层设计,不能否认的是,这又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艰巨工作。

  我憧憬着,等到婴幼儿照护体系在中国成熟完善之际,我的两个孩子可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的孩子一定能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福利。到那时,婴幼儿照护在中国将不是难题,除了家长们照护孩子,社区、机构将共同托举起婴幼儿照护服务,家门口的“社区托管”普惠、安全、可及,相关配套设施更加完备;婴幼儿照护人才接轨国际、高度专业……

  当然,我心中最好的画面,是孩子们不仅能获得各方照护,还能生活在清澈的风中、洁净的云下、美丽的环境中,有人陪,有人爱,自由自在,眼中闪烁着温暖和信任的光。

  微 宇整理

  让老人能有自己的生活

  ■ 胡雪萍 江西南昌 基层公务员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宝今年9岁,读小学三年级,小宝刚刚半岁。我在政府部门工作,每天朝九晚五,时常需要加班。爱人从事营销工作,常年在外出差。

  其实在小宝出生之前,我们夫妻俩就曾因为小孩无人看护问题纠结了很久。之后由于大宝强烈要求以及我俩确实很喜欢小孩,最终还是要了二孩,可身边很多朋友和同事因为小孩无人照看而不敢生二胎。

  小宝的出生给家里带来很多欢乐,但是欢乐的同时也有照护的辛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大宝那时主要由外婆在家里帮忙照顾,现在由于我妹妹也生了小孩,外婆要到二女儿家照顾小孩,小宝只能交给从未带过小孩的外公来照看,外公外婆因此过上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为了能照顾好小宝,孩子的外公在我还没有上班前就开始“接受培训”:抱小宝,给小宝洗澡、穿衣、喂奶、换尿不湿,带小宝玩……老爷子硬是从一个不会抱小孩的人被训练成了“超级外公”,什么都会干了。

  我上班之后,小宝就完全交给了外公,每天早上6点起床,直到我下班回家。由于一个人在家照顾小宝,外公中午有时候只能吃剩菜剩饭,要是小宝中午不睡觉,外公原来雷打不动的午休也没有办法实现。而大宝放学也只能让他自己回家。

  为了小宝能健康成长,我坚持母乳喂养,另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大宝在学校的动态和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每天精神高度紧张。我们也考虑聘请保姆带小宝,以减轻外公的负担,可是至今没有找到满意的。

  “80后”的我们,如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是工作主力,在家里是顶梁柱。车贷房贷加上养娃,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都不小,所以现在说高质量带娃很难实现。

  我希望能多多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托儿所,通过专业的培训或者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一批专门从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人才,提升婴幼儿照护的整体水平。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

  本报记者 魏本貌整理

  新手爸妈有了盼头

  ■ 王女士 北京 某房企员工

  我是9个月小朋友的妈妈,也是一家世界500强房地产企业的员工。这两种身份看起来既幸福又光鲜,但背后经历的磨砺和挑战却并不简单。

  我和先生结婚较晚,先生39岁、我37岁时方为人父母。有小孩之前,我们就孩子的照护方式达成的共识是不指望双方年事已高的父母,所以在怀孕、生产和月子阶段,出于对专业机构的信赖,我们选择了一家国内知名的私立医院。现在回过头看,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开销不菲,但在各个阶段享受的预约制和照护服务还是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精力损耗。

  去年8月,我们的女儿小豆子出生了。本以为“卸了货”可以如释重负,殊不知,这才是育儿长征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先生在国企工作,休了10天的陪产假后就开始不停地出差。我产后的身体恢复不佳,只能静养不能照顾女儿。幸好是在月子中心,不然很难想象躺在床上经历各种疼痛的我,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该由谁来照顾。出月子后,我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婆婆从老家选来的育儿嫂。然而我们太乐观了,这个刚从培训机构毕业的育儿嫂并没有照顾婴儿的经验,不知道只喝母乳的婴儿不需要喂水,每次拍嗝的姿势也让人惊出一身冷汗……虽然我们努力尝试接受,给她时间磨合,可她还是干了不到两周就回了老家。不得已,我们只能高薪把月子中心的月嫂请回家过渡了一个月,同时赶紧寻找更合适的育儿嫂。我们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去家政公司和各种家政平台,还在邻居群里散发各种消息,最后终于在月嫂阿姨的帮助下,从她的同行里选到了合适的阿姨照护宝宝至今。

  现在,我已返回工作岗位5个月,每天9点上班,提前一小时下班回家喂奶,陪宝宝玩耍哄她睡觉。阿姨白天要照顾宝宝兼打扫卫生做家务。先生如果下班早,也会陪宝宝玩耍。身为在职父母的我们,可能错过了宝宝很多精彩的成长瞬间,可是阿姨的工资、房贷车贷还有各种家庭开支,鞭策我们只能努力奋斗不敢停歇。身边的人有时会问我要不要二胎,我总是苦笑着回答:“不敢想。”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很多像我们一样的父母应该看到了希望吧?祝愿新手爸妈们都能“愿意生、养得起,教育好”。

  说到年轻父母心坎上

  ■ 于 辰 天津 某科技企业管理人员

  我岳父岳母家住黑龙江大庆,我爸妈家在辽宁大连,我和妻子在天津组建了小家,两岁半的女儿于沛彤因此成了“小飞人”,一年之中要在这3个城市飞上几个来回。

  女儿生下来半年后就交给岳母带,但不方便的是,岳母平时还要照顾自己的家,虽说看护外孙女是主业,但也放不下仍在工作的岳父。我的父母都在工作,所以4个老人中,只有岳母是个“闲人”,没想到这个“闲人”却最忙碌、最劳累。

  每逢节假日,为了平衡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两方面的情感,一般是女儿到哪儿,我和妻子就追随到哪儿。去年国庆节,岳母把女儿带到大连,以满足爷爷奶奶想见孙女的愿望,我们夫妻也回大连过节。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加上4个老人又在大庆团圆。有时,女儿也会被带到天津,与我们这当爹当妈的小聚几天。

  眼下,我已经联系好小区里的一家公立幼儿园,孩子在今年夏天就可以入园。幼儿园离家几十米远,非常方便。但由于我们夫妻俩工作都很忙,只得继续劳累岳母到天津帮我们接送孩子。孩子结束了“飞人”生活,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对于她的教育等各方面都挺好。以后老人们谁想看孩子,只能来天津了。

  近日,国办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而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让“育儿假”和“产休假”衔接,单位和社会加大对婴幼儿照护力度,这说到了年轻父母的心坎上。对于我们这样的30岁以下的年轻爸妈是个重大利好。我盼着能尽早让女儿进入我家附近的托儿所,结束她辛苦的“小飞人”生活。再说国家有了这样的好政策,我们是否要个二胎呢?这得和妻子、女儿好好商量商量。

  鲍文锋整理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