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历史文化名村白雾的“脱贫攻坚”之路

2019年06月10日 15: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曲靖6月10日电 题:云南历史文化名村白雾的“脱贫攻坚”之路

  作者 保旭 缪超

  清晨,白雾从水田里慢慢升腾,浓浓的,化也化不开,一片青瓦屋舍与树林田野被白雾笼罩,若隐若现……

  记者近日探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这是个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42%的村庄,贫困让古建筑保护和村庄发展陷入困境。

  74岁的娜姑镇文化站原站长陈兆彩,是土生土长的白雾村人,对当地文化有较深的研究。

  他告诉记者,明清时,会泽县出产铜矿,各省前来押运、采购铜的官员特使、商人等常驻于白雾村,建起会馆、祠堂、庙宇等10余座,商号150余家。因此,白雾村被誉为“中国万里京运第一站”。

  如今,远眺白雾村,会馆、祠堂、庙宇、古宅、老街……呈现出古韵幽幽风貌,透露着当地久远而多元的文化。

  就这样一个美丽且看似富庶之地,在2015年中国政府启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时,白雾村2450户6626人中竟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940户贫困人口273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2%。

  “贫困原因主要是人口多耕地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仅0.45亩,目前仍有贫困户338户,贫困人口1213人。”白雾村党总支书记解道宏告诉记者,“贫困制约着村庄发展。”

  早在2005年,白雾村就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村庄未能就此将旅游文化经济发展起来。

  陈兆彩告诉记者,自2011年起,白雾村维修了古戏台、寿福寺、天主教堂、财神庙、慈云观、观音寺等建筑,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宅大院均有人居住,且多为贫困户,“贫困户无力对房屋翻修,他们住在古宅内,政府也无法实施修缮计划。”

  记者在白雾村内走访了解到,明清古宅陈家3号大院一度住着17户人家,刘家大院住有10户人家,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古宅墙壁开裂、木门歪斜、屋顶瓦砾摇摇欲坠。

  脱贫攻坚开始后,白雾村在村庄上方的山坡上,选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筑面积73260平方米,总投资8281万人民币。截至目前,229户(116户贫困户、113户随迁户)已搬迁入住。

  “易地扶贫既改善了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又为古宅院实施修缮计划提供了可能。”陈兆彩说,“希望接下来做好规划,从传统一产向三产服务业转型。”

  时值端午节小长假,白雾村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厚重的明清建筑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如今,村里已发展出两家客栈,六家农家乐,一家客栈主人吴开明说,“端午三天假期,客栈都住满了,老街上凉粉、米线等小吃生意红火,还不时有国外的游客来这里住上一两晚。”

  白雾村的旅游业初见成效。陈兆彩认为,未来,白雾村将会在中国脱贫攻坚政策推动下,激发释放历史文化名村内部活力,带动村落经济发展,这无疑对减贫大有帮助。(完)

【编辑:刘湃】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