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同车不同温:公共服务精细化的探索样本

2019年06月19日 02: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1门至16门,蓝色强冷区;17门至32门,绿色弱冷区。据报道,近日北京地铁6号线正在尝试同车不同温,乘客可以根据站台地面等位置贴着的指示标,按需乘车。据悉,每年夏季,地铁列车里的空调经常被吐槽,有乘客抱怨太冷,有乘客嫌太热。

  每年夏天,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场所空调温度屡遭诟病。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规定,公共场所夏季空调温度不能低于26℃,但各地报道显示,不少公共场所不符合这一标准,不是让人冷得发抖,就是让人“蒸桑拿”。就地铁而言,不同线路空调温度也不一样。

  其实,目前北京地铁空调温度设定考虑还是比较周到的。根据2015年北京制定的《地铁车辆客室空调温度设定规定》,除13号线、八通线全天24℃,机场线全天26℃外,北京地铁所辖其他各线分三个时段设定温度,早7时以前及晚9时以后车厢温度为26℃,中间时段为24℃。

  虽然分时段设定地铁温度比较合理,但是,由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对温度要求不一样,同一趟列车仍没有兼顾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说同样身处26℃环境中,老幼群体可能觉得冷,青壮年群体可能感觉热,而地铁方面只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难以提供差异化的温度。

  而北京地铁6号线正在尝试的同车不同温,显然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探索,需要“强冷”的乘客,可选择“强冷”车厢,需要“弱冷”的可选择“弱冷”车厢,满足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温度需求,充分体现出地铁服务精细化人性化,这是城市公共服务走向精细化的一个样本。

  显然,有的公共服务应该“一刀切”,比如自来水供应必须要符合规定标准,而有的公共服务要有差异化、精细化,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量体裁衣”。拿地铁空调温度来说,地铁方面只有站在不同乘客角度换位思考,在设定空调温度时才能“知冷知热”,让乘客感受到贴心服务。

  精细化是“升级版”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发展趋势,或者说公共服务发展规律都是由“粗”到“细”。过去,很多公共服务只能“保基本”,就比较粗放,如今随着社会进步,公众需求多元化,粗放服务必然转向精细化服务,无论是公共服务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要意识到这一点。

  既然北京地铁6号线可以做到同车不同温,相信其他地铁线路,其他城市地铁也能做到。据笔者所知,目前地铁车厢温度基本都能做到自动调节+人工干预。只要地铁方面站在不同乘客角度换位思考,只要想改进地铁服务,使公共服务精细化,也能像北京地铁6号线一样同车不同温。

  这不免让人想知道,图书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空调温度,能不能也设定为“强冷区”和“弱冷区”,让服务对象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温度区域?尽管公共服务精细化需要设施、人力、制度等方面的支撑,但为此投入和立法是值得的,因为这关乎受众幸福感和公共服务机构形象。

  这还让人联想起广州地铁设立女性车厢,以及多个城市地铁禁食等,虽然这些举措曾引起争议,但不可否认这是地铁服务精细化+人性化的体现,希望这类探索多一些。当然,不管是地铁同车不同温还是设立女性车厢,要想效果更好,还需要解决上下班高峰时段的供需矛盾问题。(冯海宁)

??

【编辑:张楷欣】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