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家庭要为孩子上好德育第一课

2019年06月27日 15:1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家庭要为孩子 上好德育第一课

  孩子成长不易,父母担子不轻。(资料图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摄

  孩子成长不易,父母担子不轻。瞄准做人的大方向,不让幼小心灵从一开始就走偏,家庭教育才算做到了不缺位、不失职。说到底,孩子能否成才,考验父母的教育智慧,更考验其教育观。 文/张贵勇

  日前,一个男孩大骂书店店员的视频引发热议。事情发生在北京一家书店:男孩在书店大声朗读,女店员上前提醒时,却被指着鼻子骂。疑似男孩母亲的女士全程保持“淡定”,不仅没有道歉,还说“他还只是个孩子”。

  男孩的行为固然引人不快,但让网友热议的恐怕是疑似男孩母亲的做法:在孩子自身行为有所不妥且对他人不够尊重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制止并加以教育引导,的确有过于姑息纵容之嫌。自古以来,家庭与学校的职责分工就很明确——家庭重在培养孩子的德行,如果说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德育课堂,父母无疑是孩子的首席心灵指导师,有责任为孩子上好德育第一课。第一课上得好不好,决定孩子未来能不能成人,以及成为什么样的人。

  客观而言,一些父母显然做得还不够好,没有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背后是教育意识的淡漠和教育责任的缺失。父母自身在道德品质上不过关,很难培养出有爱心、有公德心、有敬畏之心的孩子。无数现实表明,对自己行为的不自察和对孩子品德的不担责,到头来都是在害孩子。

  没有人生来即圣贤,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让渡了本该承担的教育权。尽管新闻报道中的父母不能代表大多数中国家长,但从中引以为戒、提高自省意识、主动担起孩子心灵导师的职责,则应成为一种教育共识。广大父母也要清楚,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德修为,不是为了培养圣人、完人,而是帮助孩子融入社会、更好生活。“五育”之中,“德”字居首,人无德不立,上好德育第一课,对孩子而言至关重要,父母不能等闲视之,要认真备课,从我做起。只有自身道德品质过硬,才能为孩子做好榜样,引导其做一个内心平衡、与他人融洽相处的幸福的人。

  孩子的天赋与才华也许不是父母所能决定的,但其品德修为、良善之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培育的,而培育的关键期就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从咿呀学语开始,小到待人接物,大到遵守社会规则、国家法律法规,父母引导孩子不断提高德行的过程,就是家庭教育履行职责的过程。在幼年时期,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逐渐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在学校生活中慢慢学会与同伴交往、与教师交往,内心之中有了是非判断、善恶界限、美丑标准,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背后的理由。

  父母如何为孩子上好德育第一课?除了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道德养成,及时进行表扬与批评,校正其日常行为,还包括让孩子从小自立自强,信赖他人而不是依赖他人。   孩子成长不易,父母担子不轻。瞄准做人的大方向,不让幼小心灵从一开始就走偏,家庭教育才算做到了不缺位、不失职。“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如何让孩子的“德”立起来,古训言犹在耳,父母不可不察。

  说到底,孩子能否成才,考验父母的教育智慧,更考验其教育观。不只关注学习成绩、班级排名,父母还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和人格养成,打好了人格拼图,孩子未来必定可期。

  (中国文明网)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