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治理证书培训骗局,亟待补强权利意识

2019年07月01日 00:2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治理证书培训骗局,亟待补强权利意识

  来论

  近日,新京报记者卧底英利好学教育公司发现,该公司精心设计话术,故意夸大普通话考试难度,一步步将学员推入花钱买证的陷阱。直到公司声称的三个月拿证期满,苦等证书的学员们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应用管理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普通话测试没有“免试免考”项目,建议考生选择正规渠道报名考试。

  这种诈骗手段之所以屡试不爽,一方面是受某些潜规则的暗示,形成了固化的渠道认同。在之前管理不规范的时候,确实存在花钱就过关的现象。另一方面,培训机构穿着合法的外衣,加上营销人员的套路式手段,往往形成当局者迷的效应,置于其间者对虚假信息宣传深信不疑。还有些人因面子问题,即便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也不愿检举揭发,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迁就纵容。

  根据报道,每成交一单,“指导老师”可以拿到100元。“只要好好做,月入过万很轻松”。这足以证明上当者众。一旦骗钱成功就将受骗者拉黑,上当者层出不穷且数量庞大,但涉事培训机构却安然无恙。

  关于涉事公司的投诉在网页上很多,这理应引起监管部门重视和调查。但类似的非接触性诈骗,对方之所以能屡屡得逞,跟受害者权利意识不强和维权能力不足密不可分。意识不强则缺少风险警惕和安全预判;维权能力不足,则是在权利受到侵犯和伤害后,无法找到最有效的手段进行权利救济。

  正如律师所说,涉事公司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只要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就可以启动监督调查和追究程序。遗憾的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和最有力的控制程序,并没有得到激活。

  无论多么强大的法律手段和措施,都需要公众去开启保护模式。权利意识和维权能力越强大,自身的合法权益越能得到更好的维护。

  □堂吉伟德(职员)

【编辑:房家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