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湾区建设“施工图”发布 “清远元素”振奋人心

2019年07月09日 14:2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大湾区建设“施工图”发布 “清远元素”振奋人心
  “入珠融湾” 借力扬帆好远航

  广清城轨一期(花都北站至清远站段)正加快建设,即将于2019年底建成投入运营。图为广清城轨龙塘站。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日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同时,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两份文件的印发,形成了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意见里面有不少“清远元素”让人振奋。例如要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以广清一体化为示范,推动环珠三角地区与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广清产业园等区域合作平台建设;研究谋划广州至清远(研究延伸至永州)等高铁项目。

  风起湾区,潮涌北江。清远处于环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层城市圈,是粤港澳大湾区连接长江经济带的“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广清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清远与大湾区城市群的联系日趋紧密。

  面对新机遇,放眼未来,对标湾区,清远“入珠融湾”正借力扬帆远航。

  ●南方日报记者 魏金锋

  顶层设计

  精心描绘蓝图

  6月的清远,因推进“入珠融湾”而倍加精彩。

  27日,广清产业园6个超亿元项目集中动工;26日,清远首所本科院校——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建设工程项目动工;14日,广清两地签署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生态合作试验区框架协议;6日,清远优质农产品组团登陆广州……

  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环大湾区的第一圈层,清远紧邻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清远该如何抢抓机遇,全方位参与大湾区建设?

  经过深入调查、仔细考量之后,清远作出部署:以广清一体化加快融入大湾区、以生态旅游参与大湾区、以职业教育服务大湾区、以绿色生态吸引大湾区的工作思路,打造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行市。

  近半年来,清远不断加快“入珠融湾”步伐。

  学习好才能认识好,认识好才能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之后,清远迅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领会规划纲要精神及我省实施意见,对规划纲要主要内容持续宣讲。

  规划好才能把握好,把握好才能推进好。广清一体化是清远“入珠融湾”的主抓手。广清两市按照把清远作为“广州北”的区域定位,携手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要求,编制《广清一体化“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对相关规划进行评估完善。

  主动对标先进,清远积极学习借鉴大湾区城市改革开放、城市规划、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开放,精心描绘“入珠融湾”蓝图。

  如今,“入珠融湾”已从清远广大干部群众口中的“高频词”变成一致行动。

  “必须坚持将广清一体化作为最重要的战略取向,以‘入珠融湾’的豪情志气谋划清远未来发展!”清远市委书记郭锋语气坚决。

  未来,清远将全面推进广清交通、产业、营商环境“三个一体化”,借力广州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清远,“入珠融湾”热潮澎湃而起!

  凝心聚力

  产业深度融合

  以广清一体化为示范,推动环珠三角地区与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广清产业园等区域合作平台建设、研究谋划广州至清远(研究延伸至永州)等高铁项目……

  虽未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但是意见印发之后经媒体报道,里面包含的“清远元素”还是让不少清远群众倍感兴奋。

  事实上,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清远便开始积极谋划对接大湾区规划,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近期更是动作频频。

  7月5日,2019连州(广州)产业招商推介会在广州举行,签约总投资额达52.6亿元。连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钟振平直言,希望通过此次招商推介会促进连州与大湾区城市的交流与合作;6月3日,围绕加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生态合作试验区,佛冈党政领导前往广州花都进行商议……

  “走出去”还要“引进来”。6月27日,广清产业园举行2019年项目集中动工活动,有喜、依露美等6个投资额超亿元的工业项目集中动工,相关企业在专业细分领域都极具发展活力和潜力。

  在不断加速融入大湾区“朋友圈”的同时,也为清远今后发展凝聚了更多智力、合力。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原主任丁力认为,“入珠融湾”是清远市委、市政府在广清一体化发展战略上的升级版,其机会在于港澳所需。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广清一体化将助力清远融入广佛肇清都市圈,进一步推进广清两市融合发展,抱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清远“入珠融湾”给大湾区城市的市民带来了新感受。

  如今,清远鸡、乌鬃鹅、连州菜心、英德红茶等越来越多的“清远味道”受到珠三角市民垂青,“食在广州,料在清远”逐渐成为不少街坊的共识。在2019广州亚洲美食节上,清远美食就广受欢迎。

  清远“入珠融湾”给清远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畅想。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孔随认为,英德作为清远市“入珠融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英德红茶需借力大湾区的人才和现代信息技术。

  以特色打开市场、用诚意招商引资。清远,正凝心聚力加速“入珠融湾”。

  练好内功

  “三个一体化”提速

  7月2日,佛冈县政府在汤塘镇举行“2号公章”移交仪式,将多个部门雕刻启用的“2号公章”正式移交给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佛(佛冈)产业园筹备组,标志着佛冈县将多项县级行政审批权下放给工业园。

  根据广州市和清远市签订的《深化广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设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包含“三园一城”,即广清(清城)、广德(英德)、广佛(佛冈)三个产业园和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

  “入珠融湾”的号角早已吹响,清远的实践创新步履不停。

  连接石岐村委会、广清产业园、美林湖社区的湖岸西路正在进行建设,连接广清产业园、清远长隆项目的清远磁悬浮列车项目预计年底建成试运行,磁悬浮列车项目和广清城轨相连……清远南部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交通难题不断破解。

  ——通过优先推进交通设施一体化,清远与大湾区城市交通正不断互联互通。

  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在广百源潭物流园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规划,合作共建物流产业新城,集物流仓储、专业市场、展示贸易、公共服务配套四大功能,服务珠三角城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

  ——通过强化产业一体化建设,清远正不断加快跟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产业互补。

  随着越来越多的广州企业涌入清远,作为承接方的清远,不断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为了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清远将新设立石龙街道,专门服务管理园区以及“广州客”。

  ——通过打造一体化优质营商环境,让清远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内核变得愈发活跃和茁壮。

  在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郇看来,清远是广州大都市区的北部门户,应抓住轨道公交化趋势,积极建立清远与白云机场、广州主城区的快速轨道交通,构建半小时轨道城市生活圈。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黄慧明说,依托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清远能够承接广州城市功能疏解,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这是一次奋进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入珠融湾”的不断深入推进,为清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拥抱未来

  充满活力之城

  意见提出,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方面,要争取国家支持,研究谋划广州至清远(研究延伸至永州)等高铁项目。

  “入珠融湾”,交通为先。汕湛高速、佛清从高速北段、广连高速已开工,计划在2021年全部建成通车,届时,清远将有7条高速公路(京港澳、广清、乐广、二广、佛清从、汕湛、广连)双向42个车道对接广州。

  没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容易被边缘化,互联互通越发达的城市越有活力。

  当前,广清城轨一期(花都北站至清远站段)正加快建设,即将于2019年底建成投入运营。清远正积极推动广清城轨二期工程(广州北站至广州站)、广清城轨北延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动工建设。积极谋划广州地铁18号线北延至清远、广州经清远至永州高铁项目。

  “入珠融湾”,产业为基,人才为重。清远密集出台人才政策,目前已有“创新十条”以及“人才新政三十条”等30多项人才政策;入选省“扬帆计划”人才项目数和获得资金量连续三年排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前列。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青年人才争当清远“入珠融湾”先行者。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狄聚青说,“清远打动我的是这座城市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及对人才的重视,更能让科技人员沉下心来做科研。”

  善弈者谋势。当前,清远正积极把握广清一体化持续升级加温的有利态势,主动承接广州的辐射带动,通过优先推进交通设施一体化、强化产业一体化建设、打造一体化优质营商环境,以广清一体化为主抓手,全面加快“入珠融湾”步伐。

  闻鸡起舞,日夜兼程。一个个大项目快速起步、城市互融互补不断推进,让人们对清远这片改革热土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