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年立项89台 崇明“老房有喜”

2019年07月09日 16:1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化解“天下第一难” 成就“上海第一快” 生态岛加装电梯有“秘籍”

  一年立项89台 崇明“老房有喜”

  本报记者 邵宁

  崇明区城桥镇兴贤街35号,一栋建于1995年的六层楼房最近成了“景点”,外墙凸出的那块银灰色“体积”特别引人注目,经常有来自区里各处的居民前来参观、研究。这便是今年4月28日竣工的崇明区第一台加装电梯。这栋楼的入口处还贴着三个用红纸剪出的大字——“福满楼”,表达了居民们乘上新电梯后满满的幸福感。

  尽管两个月前才竣工第一台,但从去年9月以来,崇明区的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从无到有,遍地开花,不到一年立项数已达89台,开工数达61台,本月底预计将有10台电梯竣工。这一推进速度仿佛搭上了高铁,堪称全市第一。

  都说加装电梯是“天下第一难”。作为非中心城区的郊区,崇明区加装电梯成效如此显著,奥秘何在?

  101天到26天 时间“速降”

  审批

  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公房、多层商品房等多层住宅,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崇明三岛都是大片农田,地广人稀,农民住宅大多是两三层的小楼,“悬空老人”的问题并不突出。不过,在采访中崇明区房管局局长汤建平说出的一组数字,还是让记者大吃了一惊:“崇明区共有多层无电梯住宅楼9211个门栋。其中动迁安置房为4775个,占51.8%;另外,农场住房占15.6%。”这些多层住房还有“两高”的特点:动迁小区一户多套、空置率高;农场常住人口少,空关率高。

  在老年人口占比已超33%的上海,只要多层住宅多,那么“悬空老人”的问题必定存在。崇明区经调研发现,许多老旧小区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相当多住房存在“三难”——独用厨房难、独用卫生设施难、下楼难。不少当地家庭,子女都在市区工作、生活,只有老人留在崇明,无人照顾,因此老人“下楼难”问题非常突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提高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去年9月以来,崇明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调研加装电梯工作,召集相关部门、各乡镇专题推进住宅加梯工作。去年12月,区房管局出台了《老旧小区“三难”问题改造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确定了加装电梯的工作目标,2018年开展试点;2019年完成100台电梯加装意见征询工作,竣工30台;至2020年对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做到能装尽装。

  为加装电梯而下发区级层面的“红头文件”,这在上海各区还是比较鲜见的。而这份“红头文件”,提出了“愿改皆改、应改尽改、可改速改”的工作原则,更是在全市首创。

  在上海,加装电梯从提出申请,到各部门完成审批,通常需要三四个月时间,这已经是经过简化以后的程序。崇明区第一个电梯项目的审批就花了101天。那么,现在审批的时间是多长呢?汤建平说出的一个数字,让记者又大吃了一惊:26天!

  不到一个月就能拿到开工许可证,该敲的图章一个也不少,秘诀在于“串联”审批变成了“并联”审批。就拿规土局的审批来说吧,原来是房管局的立项之后,现在提前参与立项审批,指导加装电梯设计方案,使之符合相关规划要求。

  服务

  你们管协商 “其他我来”

  跑腿难、筹资难、管线搬迁难……在上海的加装电梯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难点,在崇明同样存在,有的甚至更为突出。但区里针对这些瓶颈、难点出台了一整套组合拳和工作举措,一一破解。

  老张大名张忠振,退休前是城桥镇副镇长,现在的身份是崇明区加装电梯工作室主任。工作室自去年9月挂牌以来,就为全区居民加装电梯服务。这样的工作室,在上海不少街道、镇也都有,但区级层面的独此一家。老张自从当了这个主任后,从早到晚手机就没有消停的时候。“电梯装好,声音会不会很响?”“我们这幢楼电梯装在哪个位置好?”有些偏远的乡镇,像堡镇,甚至有50位居民包了一辆大巴前来咨询,可见大家对于加装电梯的迫切心情。平时,老张不是在工作室接待居民,就是在各小区、楼组,现场提供指导。

  除了宣传政策、提供咨询、调解矛盾外,工作室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一门受理。“你们只要协商一致,其他事情就交给我。”老张说,“需要加梯的楼组要做的事就是填好两张表:一张意愿征询表,另一张资金分摊表。”他对这两张表审核后,就立即和区房管局联系,居民的加梯申请就得到受理,进入审批程序。

  在很多地方居民折腾好几年的加装电梯工作,在崇明变得如此简单。

  补贴

  管线迁移费 政府“承包”

  加装电梯资金筹措也不是件容易事,对收入普遍不高的崇明居民来说更是如此。为此,区政府在文件中明确,除上海市规定的政府财政补贴40%,最高24万元之外,针对区内实际情况,乡镇可对相关经费予以支持,也可向社会募集资金,减少居民负担。

  时下,市场上电梯品牌和建设单位很多,并非专业出身的居民往往有“选择困难症”,对此,崇明区采取“政府团购”,推出一条龙服务。为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解决后续维护保养问题,区政府比选多家电梯产品后,与上海三菱电梯达成合作意向,将三菱电梯作为区内老房加梯的首选产品。三菱则成立“一体化服务中心”,集勘察、设计、施工、运营于一体,一个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展示厅也在崇明落成,供居民参观了解。电梯的施工建设也落实了两家企业:斌菱工程公司和丹龙工程公司,供居民选择。

  “团购”电梯和建设单位,降低了成本,加上区政府和乡镇的支持,现在,在崇明装一台电梯,居民负担大大减轻。“实实在在造福我伲崇明老百姓。”第一台装上电梯的兴贤街35号楼,居民们笑逐颜开。

  对有些中心城区的居民来说,“可以用人民币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是,管线的迁移,在加装电梯工程中,却是一头不折不扣的“拦路虎”。电力、自来水、燃气,施工中遇到任何一根地下或地面的管线需移位,必须和公用事业单位协商,费大量口舌不说,费用也高得惊人,甚至移一根高压线就要几十万元!上海的加梯工程,因管线问题而延迟几个月、一年,甚至搁浅的,都不在少数。

  在崇明,管线这头“拦路虎”,现在也由政府出面“搞定”。区房管局组织电梯建设单位,与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协商,多次“谈判”后,终于降低了管线迁移费用,并且这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这些管线是所有居民公用的,但由于位置、数量不同,落到每栋楼的迁移费用不等,居民承担的费用不一样,这不大公平。因此几经研究,由政府承担比较妥当。”汤建平告诉记者。

  一门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体化运作,大大加快了加装电梯的速度。

  宣传

  “崇明papi酱” 句句在理

  从事加装电梯工作的人都知道,居民意愿难统一也是一大阻碍,甚至有的加梯项目因“一票否决”而停滞。崇明区因地制宜,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党员、楼组长的作用,开展居民自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去年10月,崇明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别出心裁宣传片,由知名度很高的“崇明papi酱”冲冲出演。冲冲既是“楼组长”,又化身“底楼陈阿姨”“二楼大头”“三楼老板”“四楼小张”“五楼老伯”“六楼外婆”等,开展“花式调查”,听不同楼层居民讲述各自想法。之后,四楼小张摔跤骨折,“二楼大头”妻子怀孕,态度发生转变,三楼老板随大流,底楼陈阿姨也因为“钞票奥(崇明话:不用)出”而表示同意。这部片子,熟悉的形象、接地气的语言,加上亲切的崇明口音,很快深入人心。“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加装电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冲冲最后的这几句话,赢得了许多居民的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居委干部、老党员,都是活生生的“崇明papi酱”。城桥镇永凤小区的居民黄汉中是位退休的公务员,也是位老党员。他所在的小区加梯工作启动后,却出现了一个问题,不少房子平时是空关的,业主有的住在乡下,有的住在市区。他便不厌其烦地一家一家打电话,甚至上门,不仅做通了本栋楼居民的工作,还帮着牵头做其他几栋楼的工作。短短几个月,他所在的永凤小区,共有7台电梯完成了意愿征询,同意率都是100%。

  “开展加装电梯工作以后,我发现很多地方邻里关系变好了。”张忠振说。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