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赏荷舍近求远 摄影发烧友“粉上”白云区螺涌公园

2019年07月17日 14:4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赏荷舍近求远 众多摄影发烧友“粉上”白云区螺涌公园
  废鱼塘变身赏荷打卡地

螺涌公园成为赏荷胜地。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又到一年赏荷时,白云区松洲街螺涌公园成为赏荷胜地,层层叠叠的碧绿中,映日荷花格外娇艳。

  这片荷塘尽管位于闹市,却是一派“蛙声伴蝉鸣”,每日吸引着众多摄影发烧友及“荷花粉”前来创作、游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 通讯员陈若兰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通讯员石建华

  白云区螺涌公园位于螺涌北街,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紧靠广州市卫生河,与石井河相邻。公园不大却很有特色,水域面积占了2/3,种满了观赏荷花。一条小路环湖,池边四周柳枝随风飘,各种树木环绕,赏花楼台、石凳、休闲地带、球场有序别致。当日上午,一群身着靓丽旗袍的阿姨撑着绸布小伞走走坐坐,变换各种造型,拍照录视频……

  “是住在附近的朋友喊我们来赏花的,听说这里是广州市内最大的荷塘,几个姊妹相约来玩,亲眼见到真是名不虚传。”负责拍视频的梁女士告诉记者,她们住在天河等不同地方,早上7点刚过就到了,玩了三个小时都没过瘾。“我们去过市内不少地方赏花,这里人少安静,荷花开得特别靓,大家都很喜欢。”梁女士说。

  “这片荷花种了十几年,品种虽与别处无异,但胜在高大粗壮,已经成为螺涌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螺涌联社党委副书记郭耀全介绍,荷花花期为五月至九月,其中六七月开得最盛,最适宜观赏。

  闲置鱼塘精心管养打造成荷塘

  不少来过螺涌公园的网友纷纷感叹,“广州寸土寸金,能为村民留下一片绿地真是难能可贵”。

  据悉,螺涌公园曾是一个闲置的鱼塘,本可填平用于发展经济,然而螺涌村老一辈干部放弃利用这块土地致富,而是将其打造成社区公园,为本村村民及附近社区整片提供了一个景色优美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良好的宜居环境是螺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郭耀全介绍,2008年螺涌公园建成后,螺涌公园有6名管理员固定值班,村里定期请人对公园树木花草进行修剪、养护,加上水电设施维护等,每年对公园的管理维护费用投入大约100万元。

  郭耀全告诉记者,目前,螺涌村六成本地居民已都搬到村外居住,然而,大家每天都会回到螺涌公园跳舞、聊天,“螺涌公园不仅是村民的最爱的休闲娱乐场所,也令附近小区住户沉醉其中”。不仅如此,螺涌公园“夏日一塘莲叶碧连天,冬日留取残荷听雨声”的景致更成为螺涌村独特的软实力,吸引了不少老板前来投资兴业。郭耀全表示,近年来,螺涌村集体收入较为稳定,现时的螺涌村已成为一个宜商宜居的螺涌村。

  “泮塘五秀”曾是螺涌特产

  更鲜为人知的是,合称为“泮塘五秀”的莲藕、马蹄、菱角、茭笋、慈菇,曾是螺涌当地的传统土产。

  听老一辈村民说,在二十世纪初前期,螺涌村与荔湾区泮塘以一河之隔,村内一片片的浅水池塘种植的五秀大部分是送往荔湾区“泮塘”地区。据资料记载,泮塘曾长期大量种植以上五种植物,成为当时著名的土特产,称为“泮塘五秀”。

  于是,螺涌公园以“五秀之舞”为理念,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相结合利用,展示泮塘五秀各具特色的景观效果。公园分三大景区,五秀核心游览区以展示泮塘五秀之荷花为主题,通过园林建筑、曲桥小品等形成各种不同空间用于展示五秀之荷花园的风采。

  村中长者:

  “罗冲”实为螺涌

  “现在‘罗冲围’三个字其实是错的!”螺涌村上了年纪的村民原伯给记者讲了“螺涌”名字的由来。传说早在400年前,螺涌村只是大坦田,大坦田与增埗河相连。

  大坦田有一条自然的河涌,当增埗河水涨时,河水顺着这条河涌流入到另一端的尽头,水退顺着流出,而这条弯弯曲曲的自然河涌,环绕着大半个坦田,远处望去,形似一个“大田螺”,螺头与增埗河相连(即现在高桥路附近的河涌闸口),新围路是这只“大田螺”的螺尾河涌的尽头。

  对这条河涌形似田螺,环绕着大半个坦田的自然景象,加之河涌有尽头,每逢遇到大风大雨,雨水将大坦田里的田螺冲入河涌,慢慢地这条河涌堆积很多的田螺,所以人们把这个大坦田取名为“螺涌”。

  “但是,很多外来人不知道‘螺涌’的由来,加之‘螺涌’笔画复杂,有些人就把粤语的‘螺涌’简写成‘罗冲’,久而久就延续到了今天。”原伯说。

  后来,一群来自番禺大石、大山乡的人们,乘船路经这个没有人烟的大坦,他们对这幅肥沃的土地充满信心,开始在这生活。这幅大坦田很自然就成为一条村,后人曾把这个地方叫“螺涌围”。随着人口增多,人们将“螺涌围”改称为螺涌村,即是现在的螺涌社区。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