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昆虫玩家刘鹏宇:“痴爱”昆虫三十余年

2019年07月27日 1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虫痴”刘鹏宇玩虫三十载:以虫为媒传承传统文化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福州7月27日电 (叶秋云)一只自然风干的巴拉望扁锹标本身上插着几十根昆虫针,福建昆虫玩家刘鹏宇正细致地将一根根昆虫针拔下,只留下锹甲标本右胸侧那一根。他拿着刷子轻轻将标本身上细微的灰尘扫去。

福建昆虫玩家刘鹏宇正细致地将一根根昆虫针拔下。吕明 摄
福建昆虫玩家刘鹏宇正细致地将一根根昆虫针拔下。吕明 摄

  26日,中新网记者来到刘鹏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马路的“虫林野趣”工作室。玩虫三十多年,他拥有众多昆虫标本,有的如巴掌大,有的似蚊子一般小,虽数量众多,但看得出每一个标本都处理得极具匠心,昆虫体表的绒毛、触角细微而生动。

  刘鹏宇痴爱昆虫,是从小时候开始的。1980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的他是家中独子,那时他的父母忙于上班,与小刘鹏宇做伴的便是家附近山林中的昆虫。从最初的好奇,到慢慢喜欢上,再到后来痴迷于此,他开始识虫、鉴虫、野外调查,自学昆虫标本制作。

  刘鹏宇发现,很多的昆虫都是以外国人来命名,比如“藤田深山”“吹拔大锹”等,而以国人命名的昆虫品种很少。于是,他也开始留意昆虫新品种。

  2013年,刘鹏宇在西藏墨脱县发现了一种锹甲,对比各种图谱,也对比不出它的名字和分类。而后,刘鹏宇和国内昆虫分类大师黄灏、陈长卿合作,从大小、形态、生殖器等各方面去对比验证,证明是锹甲新种。这种锹甲最终被命名为“刘鹏宇深山锹甲”。作为昆虫玩家,发现新品种并且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新品种,幸福感和获得感可想而知。

  他笑称,古时,诗词歌赋、雕刻等多以花鸟虫鱼为载体,如今,人们对花、鸟、鱼的了解并不少,却对虫知之甚少,甚至将蜘蛛、蜈蚣、蛔虫等与昆虫混为一谈。“我希望以余生之力,为虫正名。”

  据其介绍,生物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蜘蛛属于蛛形纲;昆虫属于昆虫纲;蜈蚣属于多足纲;蛔虫属于线虫纲……可以说,相差甚远,“为虫正名”或因此而来。

玩虫三十多年,刘鹏宇拥有众多昆虫标本。吕明 摄 叶秋云 摄
玩虫三十多年,刘鹏宇拥有众多昆虫标本。吕明 摄 叶秋云 摄

  2017年,他正式辞去工作,在心里酝酿了十多年的“昆虫事业”得以实现,成立了“虫林野趣”公司。进到大、中、小学校园内,科普昆虫知识;带领孩子到昆虫基地游学,亲近大自然;筹备昆虫展览中心,教孩子制作标本……

  “中国有着丰富的昆虫文化。”刘鹏宇解释道,诗词、成语中都有不少与昆虫有关。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有蝉的身影;螳臂当车、飞蛾扑火等成语更是耳熟能详。“每一个和虫有关的典故或成语,都可以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自然课、国学课。”

  他感慨道,中国人养虫、玩虫、爱虫之风古已有之,只是随着时代更迭、环境改变,很多昆虫及昆虫文化渐渐淡出人们视线。刘鹏宇表示,只希望以虫为媒,传播保护自然理念和中华文化。(完)

【编辑:李泊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