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儿童友好城市”的未来更温暖

2019年07月29日 14:1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儿童友好城市”的未来更温暖

  近来,在陆家嘴地区,一批由精美的儿童画装点的道旗引人驻足。

  旗面上,“共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我们在行动”“听见儿童友好的声音”“让儿童成为创造型公民”等短语,宣示着一场特别的公益活动,正在“儿童友好陆家嘴”的主题下进行。

  据悉,这是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长三角儿童培育联盟、1088儿童教育综合体、陆家嘴街道一起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希望通过各方努力,申报首批全国100个儿童友好社区试点。

  “儿童友好社区”理念憧憬着怎样一番愿景?一个社区、一个城市对儿童“更友好”以后,会带来哪些变化?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张佳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程福财带来他们的解析。

  “儿童友好”理念的由来

  解放周一:这几年,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提法屡见不鲜。不仅是社会学者,包括推进城市更新的规划学者也经常提及这组词语。这一理念是怎么来的?

  张佳华:“儿童友好型社区”,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一些女性主义学者发起的对于“国家—家庭—孩子”之间关系的讨论。后来,这一讨论推动了以儿童政策和儿童照料服务为核心的制度性回应。北欧国家是这方面的先驱,如今它们被称为“儿童友好国家”。

  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出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倡议。截至2019年,全世界已经有数百个城市加入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行列。

  我国于1990年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2010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儿童社会政策。比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要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建立和完善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提高儿童工作社会化服务水平,创建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

  民政部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发布了《关于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两个政策文本,并将“适度普惠”作为我国儿童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6年,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发起“中国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并于当年底开始组建跨界专家团队研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规范标准。今年4月,《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的预审,现面向全国街道、社区等单位,开放首批100个中国儿童友好社区试点的申报。此类规范或标准的制定与落地,会给从事社区工作、社区规划、社区更新的各方人士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如何识别“够不够友好”

  解放周一:说到“儿童友好”,有些人多少还是有点不理解:像上海这样比较发达的城市,一直重视儿童权益与儿童福利,很多家庭更是把孩子从小捧在手心里。从哪一点可以看出来,我们现在的城市、社区对孩子“不友好”了?“友好”和“不友好”,差距一般体现在哪儿?

  程福财:其实,提出“儿童友好”的相关理念,并不是为了指出谁对儿童不友好,主要是为了提醒人们: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环境营造,大部分时间里是在成年人的视角下完成的。因为习惯了成年人的视角和立场,就容易忽视未成年人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在一些公共场所的细部,公共交通系统中座位的布设、公共厕所中各种设备的尺寸、位置,鲜少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设计。

  有的设施说是考虑到了孩子的使用需求,结果其实并没有按照儿童的身高阈值和能力局限去设计,很多已经具备自理能力的幼儿因为够不着,无法使用相关设施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一些公交车上已考虑到“老、弱、病、残”的特殊困难,设计了专门的照顾座位,但这一类座位的长、宽、高往往比较单一。设计者恐怕也忽略了,“老弱病残”其实意味着非常大的年龄跨度。很多成年人可以轻易坐下的座位,对孩子而言并不足够舒适,甚至可能因机动车紧急刹车等常见状况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

  换言之,在一个由成年人主导的社会中,很多时候,有意无意间,我们就会忽略小朋友的需求和局限。从这个角度来讲,尤其在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上,“儿童友好”理念是一套检验的标尺,更是一种提示和鞭策。

  解放周一:具体到社区层面,哪些生活环境的创设看上去不错,其实对儿童并不够友好?

  程福财:比如,在我们的中心城区,或者一些比较老旧的小区里,有没有配备儿童游乐设施?在一些比较新的小区里,可能会有适合3岁到6岁孩子的游乐设施,有没有适合更小一点或者更大一点的孩子活动的设施、空间呢?显然,在一些小区,是没有可供大孩子玩耍、运动的户外空间的。有些小区可能连这一类设施都不一定有。

  中心城区专为儿童设计的公园,或者公园里真正针对各年龄段儿童设计的游乐空间,至今有限。远郊会有游乐场、主题乐园等,但那些场所并不属于步行可达的日常生活。

  又如,现如今,在上海,接送孩子上学是很普遍的现象。小学生需要大人接送还比较好理解,但如果到了初中阶段还要家人接送,且不说增添了家庭负担,还不利于小小少年们拥有本该有的、锻炼自我管理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儿童成长的过程与一颗种子从破土而出到奋力奔向蓝天的过程类似,需要雨水的滋养,也需要独立的探索、空间的留白。

  又如过马路。一些儿童友好程度较高的城市注意到,由于儿童过马路时速度慢、身高矮易被遮挡等特点,更易因潜在安全风险而受伤。为此,他们在儿童出行频繁路段增设了一系列很容易被看到的提示标识、为孩子增设交通信号灯延时按钮等。有了此类设备的协助和友爱儿童的公共精神,包括出行不便、腿脚不好的人群也能从中受益。

  理念先行 涓滴成河

  解放周一:听起来,为了抵达一个对儿童更友好的社会,要做的事似乎很细、很多。

  程福财:我们可以理念先行,从多一些这方面的意识开始,从一些微小的改变、调整开始。

  比如,我们可以倡导成年人在过马路时更多关注身边的儿童,遇到孩子走得慢、走不快,主动给他们行个方便。我们现在还比较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当然,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服务的打磨与完善,注定是一个各方利益不断博弈的过程。不同时期,一个城市的治理落点也会有所侧重。但客观来讲,当下我们大部分的公共设施、空间分配,确实是更多考虑了健康的成年人的感受和需求。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对那些“不够友好”的现象更敏锐,我们的城市空间不仅会对孩子们更友好,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也会更多一分理解、更多一分温暖的体贴。

  解放周一:可不可以把“儿童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型社区”理解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这个高福利国家先行多年的理念来到中国,怎样接上地气?

  程福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儿童友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个国家跟那个国家、这个城市跟那个城市,具体做起来可能会很不一样,但这并不妨碍它们都是对儿童友好的做法。此其一。

  其二,“儿童友好”之下有一些绝对的部分,比如它的价值理念部分,与经济发展水平既相关、又不相关,是完全可以先实践起来的。

  比如“尊重孩子”。既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又尊重他的特殊性——即便他尚未成年,也尊重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这一条,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成年人都可以去试一试,无论你所在的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如何。但光是“倾听孩子的声音”“面对孩子时,把他们当孩子看”这两条,就够我们努力一段时间了。中国社会讲究父母权威。但是,这种权威怎样跟孩子主动自发参与生活、探索生活的权利结合起来,我觉得,可以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

  事实上,“儿童友好”理念并非一种全新的创造。诚如刚才张佳华秘书长提到的,我国在1990年就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如果把公约中那些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一一落实,或用那些提法来对照一下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后加以完善,已然是一个儿童友好型社会。而相比上世纪90年代,现在我们谈“儿童友好”的各方条件更成熟了。

  只是一个理念在政策层面、公共管理层面的推动,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价值理念、制度政策、服务设施三个方面慢慢推动。其中,价值理念的部分可以先行,涓滴成河。比如上海市政府在推动的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就是以政府实事项目为载体的推动。这一政策的出台,会为有低幼儿童的家庭创造更好的养育环境。

  社区层面,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先做一些特色项目,比如儿童玩耍设施、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儿童托育设施的优化,然后打造出一些特色鲜明的社区来,以此为基础,慢慢在整个社会层面形成氛围。

  “儿童友好”的陆家嘴实践

  解放周一:这一次的“儿童友好陆家嘴”主题活动,是在怎样的机缘和动议下发起的?希望实现怎样的目标?

  张佳华:“陆家嘴儿童友好社区项目”,是在前述“中国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的背景下提出的,希望以我们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作为独立第三方,联动陆家嘴街道、社区内学校和单位,共同推动社区的儿童友好性。

  我们的目标是“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普惠公平、共建共享、儿童参与”。具体内容将包括“空间”(打造社区儿童成长空间)、“服务”(引入高品质儿童看护服务、兴趣活动)、“文化”(传播理念、营造氛围、影响政策)三大方面。

  之所以选择在暑假期间启动活动,是因为暑假是很多社区居民、上班族家庭儿童看护服务和教育服务需求高发期,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借由社区主题活动的组织,让他们看到,在陆家嘴“家门口”服务体系中,儿童有机会享受到多元、更高品质的服务。而陆家嘴街道所在区域作为一个深度城市化社区、一个产城共存社区,通过与孩子们加强联系,等于与更多社区成员、社区单位、社区家庭建立联系。我们希望能以此为媒介,营造更友好、更温暖的陆家嘴社区生活氛围。

  之前,我们曾组织社区内教育资源策划儿童主题活动(如举办儿童公益画展、开设儿童公共艺术课堂)、深入开展低保家庭助学项目,并为“儿童友好陆家嘴”项目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依托基金会陆家嘴社区治理创新研究院组建专家团队、设置研究课题,开拓了场地永久捐赠、活动捐赠、资产捐赠等渠道。下一步,我们还将筹备“陆家嘴儿童友好社区”江畔沙龙,在现有的《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基础上,联合陆家嘴街道、儿童政策研究专家、社会组织、商业机构和儿童自己共同提出一个适合陆家嘴的指标体系,作为整个项目的努力方向。

【编辑:郭泽华】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