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打造“精致兰州” 融入“一带一路”

2019年07月30日 14:02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 

  打造“精致兰州” 融入“一带一路”

  七月的金城兰州,气候宜人。

  7月25日~27日,由兰州日报社组织的主流媒体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暨全国党报党媒社长总编兰州行大型采访活动在美丽的兰州举行。

  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重要节点的兰州,有驼铃吟唱的往昔岁月,更有“一带一路”波澜壮阔的今日诗篇。来自全国53家城市党报党媒的社长、总编辑和媒体代表在三天的时间里对兰州大学、兰州新区、中科院兰州分院、航天五一○所、四库全书博物馆、金城关文化园等地开展深入采访报道,关注兰州建设发展,唱响党报党媒“主流声音”,讲好“一带一路”兰州故事。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永 袁帅

  兰州大学为西部地区筑起人才高地

  7月25日上午,此次大型采访活动在兰州大学逸夫科技馆正式启动。

  “兰州大学是兰州的象征和标志,今年又恰逢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所以我们才选择把启动仪式放在兰州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兰州大学的发展关乎着兰州的前途。”兰州日报社社长刘立山说。

  据介绍,兰州大学肇始于1909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开西北高等教育之先河。110年来,兰州大学培养了37万多名各类人才,仅恢复高考以来本科毕业校友就有12人当选“两院院士”,位居全国高校第六,98人入选国家“杰青”,位居全国高校第八,为促进国家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支撑西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

  2019年6月,兰州大学在自然指数最新排名居全球高校第92位,国内高校第17位。在国家财政投入比同类高校少的情况下,兰大的教学、科研却长期名列全国前茅,被民间称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大学之一”。“从211工程、985工程到如今‘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兰大始终坚守奋斗,为我们国家在欠发达地区办好世界高水平大学探索出了一条道路。”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琦说。

  历经110载,数代兰大人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作为地处我国最西边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兰大肩负了无可替代的神圣使命,为兰州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透过“大国重器”了解“兰州科技”

  采访活动还走进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研究所,有幸与这些“大国重器”零距离接触。

  “之所以选择参观采访中科院近物所和五一○所,除了因为这两家院所自身科研实力雄厚,主要原因是由于兰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兰州在冰川冻土、沙漠治理、航天航空等领域的研究居世界前列,蜚声国内外。”兰州日报社副社长丁晶介绍说。

  在中科院近物所,采访团参观采访了该所的“大国重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1988年建成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大提高了中国先进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和核物理及相关学科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国在重离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国际前沿领域的竞争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真空科学技术的专业研究所,为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据了解,兰州科研院所、高精尖企业的聚集度在西北五省、区中位居第一。

  彰显多元文化提升城市魅力

  兰州是中西部的接合地,多民族聚集、多种文化共生共荣,长期积淀形成的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留下了诸多人文、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兰州多次被评为“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

  对于兰州来说,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穿城而过的黄河,久负盛名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上,中山桥、水车博览园、黄河母亲、龙源等景点景观,星罗棋布,让人目不暇接。每当夜幕降临,清秀俊朗的南北两山华灯璀璨,宛若星河悬挂于兰州天际;静谧的夜色中,舒缓的黄河将兰州人一整天的劳累与疲惫冲刷得干干净净;甘肃大剧院、兰州音乐厅、马拉松公园等成了兰州人品读历史文化,感受快乐生活的首选之地;风情万种的百里黄河风情线成了兰州的城市客厅,这里的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已然成了外地人走进兰州的第一旅游景点。兰州正在以她独特的身躯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魅力,同时也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与嘉宾。

  近年来,兰州通过举办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合唱团和乐队来兰演出,让游客更全面更深入地享受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立足黄河风情线强化特色景区建设,打造既体现历史文化元素,又能展现地方独特韵味的景点景观,并生动鲜活地讲好“兰州故事”,让景区景点有格调、有内涵、上档次。

  在此基础上,通过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让走进兰州的游客走进五泉山、白塔山、国学馆、水车园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充分感受兰州丰腴厚重的人文与历史。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逐渐形成“兰州蓝”

  盛夏的兰州,凉爽干净。街头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槐树苍翠欲滴,苍翠葱茏的街头游园更是随处可见。

  街头游园是兰州南北两山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曾经只有8棵树的两山,经过一代代兰州人的努力,已初步建成人工森林生态体系,绿化面积达到60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植物种类已达75科424种。目前,南北两山已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建成区净增园林绿地2514.49公顷,园林绿地总面积累计达到7827.31公顷(合11.74万亩),绿化覆盖率36.77%,并于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兰州曾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初直到2010年前后近20年的时间里,甚至因为严重的大气污染一度被媒体称之为“卫星看不到的城市”。

  近些年,伴随着强力治污,兰州已摘掉了大气污染这个长期罩在城市头上的“黑帽子”,退出了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行列,空气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兰州蓝”慢慢成为兰州的常态。2019年1至6月,兰州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2%,全国城市排名也进入中游,其中改善率全国排名第10位、在中国的北方城市中居第1位。

  因兰州在长期治污中取得的成绩,2015年,兰州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

  走进兰州新区感受“新区速度”

  受南北两山夹峙地形的影响,兰州市区东西狭长,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兰州新区应运而生。

  2012年,国家批准兰州新区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

  7月26日上午,采访团一行走进兰州新区,感受“兰州速度”,实地了解兰州新区如何用7年时间,从一片荒漠戈壁,变成拥有九大产业为重点的产业新城。

  兰州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兰州新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新区发展的“头号工程”,目前,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600多个,总投资突破3100亿元大关,其中,不乏兰石集团、佛慈制药等知名企业。

  正在完善建设中的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在不久将全面支撑甘肃政务数据中心管理及省内重要企业互联网+转型数据中心需求,成为甘肃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绿色数据中心之一,能够为兰州新区政府和各行各业提供大数据平台,助推甘肃大数据产业发展。

  同时,兰州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进向西开放,着力打造通达内外的开放大平台。

  兰州新区的成长只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前,兰州正紧紧围绕“都会城市、精致兰州”这条主线,抢抓“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等机遇,加快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品质,努力开创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编辑:梁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