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雨天路滑 市民盼用透水砖

2019年07月30日 15:0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香洲区人行道升级改造铺设花岗岩引关注
  雨天路滑 市民盼用透水砖

  联安路人行道升级改造工程,一场暴雨过后,一摊积水在新铺设的混泥土地基上难以渗透下去。 南方日报记者 钱文攀 摄

  “换了花岗岩后,地面积水多了,老人家容易滑倒,能否像一些小区和湿地公园那样,用透水砖?”日前,有市民反映,香洲区拱北街道联安路一带最近刚刚完成升级改造,人行道路面采用不透水的花岗岩铺设,导致下雨积水难清除,也有违珠海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

  笔者获悉,基于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市民出行影响的出发点,此次主城区道路改造工程所涉及的人行道,统一采用工期短、景观效果较好的花岗岩面砖。业内人士认为,花岗岩具备抗压、耐用、美观等优点,此举也是从道路建设的综合性考虑。

  ●何丽苑

  人行道换新装 透水性能受热议

  烈日当空,工人忙于搬运一块块崭新的花岗岩面砖,重新为人行道换上“新装”。近日,笔者来到香洲情侣南路,发现现场人行道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工程。

  数公里之外,拱北联安路的升级改造进度则更快。

  笔者走访发现,虽然路面还有一批批的施工用物料堆放着,但重新铺设花岗岩的人行道,明显较以往更加干净平整。

  据珠海市公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只是情侣路、联安路,珠海主城区道路改造工程所涉及的人行道,均统一采用不透水的花岗岩面砖。

  人行通道升级改造后,景观效果更加良好,市民日常使用也更平坦舒适,却也迎来不同的声音。家住联安路附近的市民李叔称,晴朗天气,花岗岩地面固然干净安全,当下正值夏季,雨水偏多,花岗岩面砖铺设的人行道常有积水现象。“好几回都看到有行人因为积水而滑倒。”

  “珠海一直以来提倡建设海绵城市,应更注重雨水的吸收、储蓄、渗透、净化功能。那么,投入不少财政资金完成的人行道改造,为何不选用透水砖铺装?”走访中,不少市民向笔者提出了类似的疑问。

  透水人行道需新建 周期长投入大

  笔者从市公路局获悉,自2017年起,珠海市主城区道路路面改造及美化工程便分批启动建设。

  改造工程计划通过系统分阶段对主城区道路进行改造提升,达到增加道路安全性、提升通行舒适度、优化交通功能的目的。本批道路改造人行道路面均采用天然花岗岩,基层为C20砼,为不透水结构。

  “如果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人行道改造采用透水材料,施工过程需将原有人行道从面层至基层完全拆除,再新建透水人行道结构,施工周期较长、涉及管线迁改多、投资额增大、对市民出行负面影响较大。”上述市公路局负责人表示,采用花岗岩面层,则施工简单、工期短、投资相对小、改造后景观效果好,对市民出行影响小。

  “事实上,海绵城市的建设所涉及范围相当广泛,相对而言,人行道占比并不算大。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区域,人行道的设置更应综合考虑,包括抗压性、耐用性、美观度等诸多因素。”受访专家解释。

  ■数读

  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规划引领

  珠海印发海绵城市相关专项规划近20部

  笔者从市海绵办获悉,三年来,珠海通过制度建设、规划引领、项目建设、监督考核、有效宣传等举措,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

  3年来,珠海共出台管理制度、工作方案、考核机制、配套政策等累计50多项,先后印发实施了《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全市城市绿地、河湖水系、道路与交通低影响开发等专项规划近20部。

  3年试点计划总投资为109.22亿元,已完成63.8亿元,占58.41%。

  截至6月,珠海试点区共有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227项,开工217项,其中横琴新区103项,开工97项;金湾区82项,开工81项;斗门区42项,开工39项。非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23项,在建78项。

  完善海绵城市规划编制方面,各区均在积极发力。目前,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已完成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整合修编初稿。横琴新区、高新区、万山区、高栏港区已完成海绵城市分区规划,金湾区、斗门区、富山工业园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海绵城市分区规划;香洲区、保税区取得分区规划初步成果。

  针对“海绵监测”管控过去的不足问题,今年4月,相关建设单位和中标单位已完成签约,目前正在工程方案编制中。

  ■纵深

  珠海海绵城市建设难在哪?

  “过去每逢台风天,这里就会发生水浸,水深能淹没成年人半身。”家住珠海斗门白藤二路藤湖苑的市民张阿姨回想过去水浸街的情形,仍心有余悸。

  3年前,斗门区积极响应并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藤湖苑也启动了海绵城市升级改造工程。近期,随着海绵城市配套项目的完工并投入使用,藤湖苑小区居民基本告别了近30年的水浸历史。

  2016年,珠海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面积为51.96平方公里,计划投资109.22亿元,探索珠海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模式。

  3年来,珠海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海绵城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市海绵办”),出台管理制度、工作方案、考核机制、配套政策等累计50多项措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笔者走访发现,珠海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还存在项目建设落后试点目标要求、缺乏精品项目、试点工作缺乏监测数据支撑等一系列问题。建设海绵城市,珠海难在哪里?

  资金之难非经营性项目投入巨大

  花儿竞艳、姹紫嫣红,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位于横琴新区海绵城市示范区的天沐河景观公园,经过绿化、透水铺装等设计,如今既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发挥着内涝防治的功效,成为业界所津津乐道的海绵城市项目。

  3年来,一批如横琴天沐河景观公园一样,致力打造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的工程纷纷启动。市海绵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珠海海绵城市试点区共有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227项,其中开工217项,非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23项,在建78项。

  “结合实际,珠海将海绵城市建设与黑臭水体整治、城市防洪和排水防涝、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统筹推进。”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市配套建设污水干管总长1615公里,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5座,在建水利项目共29个。

  海绵城市项目“百花齐放”背后,逐渐浮现出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项目推进相对滞后。按照珠海建设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考核要求,试点3年内必须完成所有试点项目,而目前试点区项目完工率仅有28.19%。

  笔者了解到,这一偏低的完工率,具体表现在部分试点区域项目推进过慢,非试点区也未按照海绵城市实施方案“每年建设完成3-5个项目”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目前非试点区仅完成了6个项目。

  那么,导致项目推进整体进度未如理想的原因何在?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黄菊分析,海绵城市项目技术难度大、施工周期长,无论对政府还是参与的社会企业而言,均提出较高要求,其中资金保障至关重要。

  市海绵办负责人介绍,珠海“海绵项目”主要为非经营性项目,不具有向最终用户收费机制,现行的资金投入机制下,海绵城市ppp项目缺少回报,容易产生政府隐性债务。“如何完善资金投入机制,珠海仍需要思考。”该负责人表示。

  规范之难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走进位于横琴新区海绵城市示范区内的向阳村,生态湿塘、青葱草地、水边栈道构筑的美图映入眼帘。

  在这里,村道已铺上全新的沥青,还设置了雨水花园、停车场、植草沟、绿化缓冲带等设施,配合海绵城市改造工程的村居环境提升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会“呼吸”的海绵城市雏形逐渐显现。

  向阳村这一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是珠海建设海绵城市实现的有效探索之一,类似的成功项目还有金湾机场东路绿化美化提升工程、中心湖补水工程人工湿地、金山公园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比全国第一批试点城市,当下珠海可供专家考察的示范项目数量仍然不足。“整体而言,已完工项目虽有‘海绵要素’,但系统性不明显,整体水平未能显现示范效应。”

  黄菊分析,精品项目的缺少,究其原因与珠海海绵城市的标准设定模糊、人才技术力量储备不足有关。“作为系统工程,除资金外,相关标准的统一,人才队伍的培育均十分重要。”

  受访专家指出,目前国家已出台海绵城市建设10项相关标准和建设指引,广东省、珠海市也相继出台相关建设指引、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审查要点等技术标准,但涉及关键问题的国家标准依然缺位,珠海建设海绵城市之技术标准、施工图的审查等环节仍存在争议。

  这些未解决的争议,一定程度导致工程的质量难以把控。市海绵办负责人补充说,海绵城市建设涉及较多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缺乏统一标准,地方质检部门未有开设相关科目检测,施工质量难以把控。

  此外,技术储备方面,本地化海绵城市平台公司、专业设计院技术力量储备依然不足,是制约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短板。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珠海海绵城市产业发展滞后,技术研究投入不够,还未形成具有珠海特色的海绵城市研究成果。

  改造之难新城旧城改造均遇窘境

  “别看横琴向阳村如今海绵城市项目进展顺利,当初相关部门也是花了大量时间与村民沟通、解释。”从事海绵城市研究颇久,黄菊感慨地说。在他看来,海绵城市作为新理念,仍需要时间与经验的积累,尤其需要市民的支持与配合。

  研究表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等要素,均占一席之地。其中,占城市面积最大的小区如能实现升级改造,将地表雨水径流储存起来,小区吸纳不了的雨水,再由城市绿地和广场帮忙吸收,排雨效果将大大增加。

  但在黄菊过去的经验里,建筑小区的修复改造,困难重重。老旧小区绿地率低,难以提供充足的空间布置海绵设施。此外,还面临已建绿地的改造、市政道路空间等改造,需要社区、各部门等方面配合,以及市民的理解支持。一些示范项目的改造过程,过去都曾因土地问题、赔偿问题等,遭到村民的异议,间接提高了项目的时间与资金成本。

  另一方面,给新建小区加入“海绵元素”同样困难。有受访专家指出,新建小区虽然可利用的绿化空间相对较高,但新建小区高层建筑多,对排水管道等质量要求更高,公共空间大范围改造同样对城市运行造成影响,也会面临居民的抵触情绪。

  “总而言之,新旧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都将面临主、客观方面带来的困难与阻碍,没有对这些困难与障碍的认知与把握、高效的制度安排,以及市民的接受配合,均将极大地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黄菊说。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