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七旬老人捐出245件宝贝 用玻璃底片让历史“重现”

2019年08月06日 16: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七旬老人捐出245件宝贝用玻璃底片让历史“重现”
    玻璃底片外的包装纸上印着“一同人照相馆”字样。 王哲能  摄

  中新网嘉兴8月6日电(见习记者 刘方齐 通讯员 胡晓琳)“我要把这些珍藏了多年的‘宝贝’捐赠给国家。”近日,71岁的宋天浩冒着酷暑走进浙江省嘉兴海宁市档案馆的大门,和他一起来的还有3箱摄影玻璃底片。

玻璃底片上的黑白画面。 王哲能  摄
玻璃底片上的黑白画面。 王哲能  摄

  宋天浩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的麻布,里头有两个装大玻璃底片的纸盒,表面已泛黄。翻开纸盒,只见一张张印着“一同人照相馆”的包装纸将玻璃底片包裹住。另一个箱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巴掌大小的玻璃底片。

玻璃底片上的黑白人物画面。 王哲能  摄
玻璃底片上的黑白人物画面。 王哲能  摄

  据介绍,“一同人照相馆”是海宁硖石照相馆的前身,包装纸下方还印有当时照相馆的地址:市区干河街23号。

宋天浩打开装有玻璃底片的纸箱。 王哲能  摄
宋天浩打开装有玻璃底片的纸箱。 王哲能  摄

  记者了解到,宋天浩当天共捐赠了245张玻璃底片,都是他父亲宋少莲拍摄的。宋少莲是海宁最早一批摄影师,他是杭州人,本姓刘,少年时家境贫寒,过继给姑母,所以改姓宋。

宋天浩将数百件玻璃底片捐给当地档案馆。 王哲能  摄
宋天浩将数百件玻璃底片捐给当地档案馆。 王哲能  摄

  宋天浩听母亲讲述,早年父亲拜师,和杭州当地老牌照相馆创始人徐仲甫为同门师兄弟。按照传承“规矩”,徐仲甫开照相馆了,宋少莲就不能开了。于是,他就挑着扁担开始走在乡间为大家拍照。除了摄影,宋少莲还爱好古玩,圈内好友众多,后经人介绍来到海宁谋生,他设摊跑码头,后来开设了一同人照相馆。

  “取名‘一同人’,一是说明照片里拍出来的人和本人一模一样,二是含有一视同仁之意,任何人都可以来照相。”宋天浩说。

  1956年,海宁市硖石镇的一同人、新艺、万象、中国四家照相馆全部实行公私合营,成立硖石照相馆。

  宋天浩说,旧时照相,需要把玻璃底片冲洗出来才能得到照片,大多数顾客只拿相片不拿玻璃底片,就放在照相馆里了。正因如此,这批小的玻璃底片里有很多人物照,有的穿着长衫、有的烫着卷发……

  较大的12寸玻璃底片则保存较为完整,将玻璃底片置于阳光下,透过阳光能看到黑白画面。“这22张玻璃底片讲述了1934年的硖石灯彩。”宋天浩指着玻璃底片中依稀可见的亭台楼阁说。

  据了解,当时的硖石灯彩元宵灯会轰动沪杭,是海宁当地绅士、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筹办。宋少莲和徐申如是好友,在灯会游行之前,他就逐一给灯彩拍照,这才留下了这些珍贵的硖石灯彩玻璃底片。

  在宋天浩捐赠的这批玻璃底片中,还有不少人物照,比如抗日英雄陈士伯纪念会成立、某镇中心国民学校毕业生合影等照片。

  为什么要将这些“宝贝”捐赠出来?宋天浩说,这些“宝贝”已经跟着他“搬家”四次,为了防潮,每次都得把这些“宝贝”放置在衣柜最上面。但即便如此细心照顾,他发现玻璃底片仍然有些损坏了,图案已经慢慢地开始“消失”。

  “我想只有专门的单位才能保护好这些玻璃底片,我对父亲也算有一个交代。”宋天浩决定捐赠玻璃底片,让这些老照片“重现”。(完)

【编辑:白嘉懿】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