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村民反映甘肃会宁扶贫大棚荒芜,省扶贫办介入调查

2019年08月28日 21:4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新京报讯(记者 康佳 实习生 吴雨晴)甘肃省会宁县的汉家岔镇内的多位村民反映,镇里建设的多座扶贫大棚内无人种植农作物,荒草遍地。今日(8月28日),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大棚因配套设备不齐全或农民自身原因未投入使用。会宁县水务局对此事回复称,因大棚分批建设,尚有部分未通水。新京报记者从一名权威人士处获悉,甘肃省扶贫办已介入调查了解此事。

汉家岔镇扶贫大棚内杂草正被清理。 视频截图

  村民反映扶贫大棚被荒废

  汉家岔镇内的扶贫大棚集中建设在赵家岔村内,有村民介绍,扶贫大棚有接近两千座。今日(8月28日),杨山村一名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村内贫困户此前被分了4座大棚,约两亩。去年8月,不少村民种植了娃娃菜等蔬菜,但因缺水,蔬菜长势都很差甚至旱死。“建的水池里放不下来水,浇不上田,菜长得都不好,根本没法儿卖。”上述村民介绍,因去年失败的种植,今年不少人选择弃种大棚,“大棚没人管,里边长满了荒草。”

  杨家岔村的一名村民证实称,确有不少大棚内长满杂草,“至少有几百座棚。”该村民介绍,通常大棚内一年可以种两茬儿(农作物),今年春天他家在大棚里种了土豆,但因只灌溉过一次,长出的土豆很小,无法售卖。“每次去放水,管理的人都说水池没水。我家已经不打算再种了。”他介绍,一些距离灌溉水池较近、地理位置较好的大棚种植农作物长势不错,但距离较远、灌溉较难的地方普遍不好。

  据汉家岔镇汉家岔村一名村民提供的多段视频显示,该镇确有多座大棚内不见农作物,荒草遍地。他称,近日有上级领导到现场检查后,大棚内荒草开始被清除。该村民称,扶贫大棚荒芜并非个别现象。据他提供的多段视频显示,会宁县大沟镇袁家沟村等片区的扶贫大棚同样有多座荒芜。

大沟镇袁家沟片区大棚内荒草遍地。 受访者供图

  甘肃省扶贫办介入调查

  对此,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汉家岔镇内有1272座大棚在今年春天已种植农作物。此外,有部分大棚已建起,但因尚未通水造成荒芜,也有部分村民因技术不成熟耕作失败,弃种大棚。“放水是按照规划的区域一片接一片放的,有的村民破坏放水安排,先紧着自家的大棚,导致一些人用不上水。”他说。

  会宁县水务局就此事回应,按照大棚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第一批搭成大棚1272座,2019年4月底已通水,种植70棚辣椒,其余大棚种植早熟马铃薯;第二批搭成大棚128座,2019年6月份通水,7月份种植水果西红柿;第三批搭建大棚141座,6月下旬通水;第四批计划搭建大棚131座,目前完成101座,正在搭建30座,未通水,所有供水工程管材已到现场,待大棚搭建完成后及时安装管道并供水。会宁县水务局表示,按计划要在赵家岔村建设大棚2000座。

  新京报记者从一名权威人士处获悉,目前甘肃省扶贫办已介入调查了解此事。

  新京报记者 康佳 实习生 吴雨晴

【编辑:郭泽华】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