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镇里的“解忧杂货铺”:一半柴米油盐 一半平凡人生

2019年08月31日 19: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小镇里的“解忧杂货铺”:一半柴米油盐一半平凡人生
    小镇里的“解忧杂货铺” 陆彦伶 摄

  中新网湖州8月31日电(见习记者 施紫楠 通讯员 陆彦伶 俞学峰)浙江德清,沿着钟管镇寺前路缓缓走去,沿街店铺大多都是近几年新开的,只有街尾一家“小有规模”的杂货铺,看起来颇有年头。

  今年64岁的陈老板和他爱人守着这家杂货铺有三十年了。过去,这条街上有很多日用品商店,现在只剩他们一家还在坚持。

孩子在杂物铺中玩耍 陆彦伶 摄
孩子在杂物铺中玩耍 陆彦伶 摄

  小铺内货架上陈满琳琅满目的日用百货,就像一本本日记,记录了几代钟管人的故事。

  “杂货铺”深受小镇人们喜爱

  1988年,日用品商店还属于集体性质,陈老板和他的父母就在这里负责商店的日常运营。后来,中国进入公转私浪潮,2001年9月,陈老板一家就正式成为这家店铺的老板。

  陈老板性格幽默风趣,积极乐观的处世心态总是会感染到大家;而老板娘热情朴实,也深得大家喜欢。久而久之,小镇上的人们都喜欢来他们店里购买日用品。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购物时代随之而来,实体店遭受巨大冲击。老街上许多同类型商店都接连关门,大家都纷纷转行谋求新的发展。然而,陈老板夫妇自始至终都没有过转行的念头。

  “有很多老顾客不会上网买东西,都习惯来我这里了,我不能关店的。”陈老板的理由朴实又简单,却充满了人情味。

  30年过去,斑驳陈旧的外墙向过往路人彰显着这家店的悠久历史,老式的橱窗,推开就会“吱吱”作响。尽管现在,店里生意大不如前,有时候甚至一天也做不了几单生意,但陈老板依然每天早上六点开门,到晚上8点多才关门回家。

  清晨和傍晚,是这家杂货铺一天内最热闹的时候。附近的老人都喜欢来找陈老板聊天,偶尔也有年轻人来这里念叨几句苦恼。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铺里凝聚的人情味儿,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浓烈。而人们,也都把它叫做“解忧杂货铺”。

杂货铺内 陆彦伶 摄
杂货铺内 陆彦伶 摄

  被贴上“佛系店主”的标签

  如今,陈老板夫妻俩更是被贴上了“佛系店主”的标签,因为他俩卖东西非常“任性”:有些东西说不卖就不卖,概莫能外。比如货柜上的算盘,冬天的暖炉……

  这些难得一见的老物件可遇不可求。陈老板的爱人说,不卖是因为这些东西出一件就少一件,“现在都进不到这些货了,也不指望它们赚钱。我们就把他们放在店里,好像过去的日子还一直存在,也算留个念想。”

  小镇上的人常说,只要迈进这家店,往小椅子上一坐,泡上一壶喜欢的茶,望着老街上人来人往,似乎任何烦恼都可以烟消云散。这条街,承载了太多钟管人的记忆。

  在钟管,大概每个人都有在寺前路买日用品、水果零食、文具、衣服的经历。哪怕对于“90后”来说,校门口烧饼摊喷香的味道也犹在舌尖。

杂货铺应有尽有 陆彦伶 摄
杂货铺应有尽有 陆彦伶 摄

  如今,老街已被重新修整,附近的商铺换了一波又一波。然而,这里依旧没有新街的吵闹喧嚣,人们还是在这里做着他们做了几十年的事情。这种规律性的生活,早已深深渗透到老街当中。

  站在街口远远望去,就好像又回到了上世纪的小镇,安静而又祥和。人们就这样守着柴米油盐,过着再平凡不过的人生。(完)

【编辑:李季】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