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台纺车 为三代人织出新衣

2019年09月08日 04:3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一台纺车 为三代人织出新衣

邱伦阔捐赠的纺车。

邱伦阔捐赠的铡刀。

廖志荣捐赠的个人股股权证确认登记申请书。

  承载三代人记忆的纺车、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的铡刀、1993年的个人股股权证确认登记申请书……这些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的物品,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可无论何时,只要一打开它们,那些“光阴的故事”就在眼前。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省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其中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四川博物院联合承办的大型成就展实物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截至目前已征集到老物件数千件。
  征集活动将持续到9月10日,市民有相关物件和捐赠意愿,均可在封面新闻APP上传物件照片,投稿作品通过审核后将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一台纺车
承载一家三代人的记忆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邱伦阔一家人的布料来源都靠一台小小的纺车。
  “这台纺车是邱伦阔的奶奶传下来的,看似陈旧、普通,却有着大用途。当时,他们要先用纺车纺线、织布,再染色。最后,这些布料会成为全家人身上的新衣。他们一家三代人都穿过这台纺车织出的衣服。”四川博物院征集办公室负责人李钢介绍,如今邱伦阔家里还保留着当时用纺车纺线做成的衣服。
  如何用纺车纺线呢?具体而言,就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原料,通过人工机械传动,利用旋转抽丝的工艺从而生产出线或纱。当时,大多数妇女都会使用纺车。如今,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纺车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说明我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了。”李钢说。

一把铡刀
成为农业生产“好帮手”

  提到铡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宋朝包拯用铡刀来处理贪赃枉法的人。实际上,作为切草、修枝等的五金刀具,铡刀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邱伦阔先生捐赠的另一个老物件,就是铡刀。“铡刀属于农村常备农具,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铡刀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时,养牛、养猪都要靠铡刀来帮忙。比如,猪草打回来后,要用铡刀将猪草切烂。”李钢介绍,与其他刀具相比,铡刀更省时,当时“活跃”在许多家庭生产第一线。
  如今,铡刀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那“咔嚓”的切割声和一人放草料、一人铡草料互相配合的场景,依然是几代人珍贵的记忆。

一张股票
还原90年代股民的热情

  今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正式挂牌交易,我国资本市场受到全球瞩目。二十多年前,股票市场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廖志荣向四川博物院捐赠的物件是一份个人股股权证确认登记申请书。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知道:1993年5月4日,成都市民廖志荣花了1000元买了四川三友股份有限公司1000股。此外,工本费、手续费花了15元。
  “这份申请书就是原始的股票,有了这个就可以去红庙子炒股了。”李钢介绍,1992年,四川金融市场证券交易中心在成都红庙子街开门营业,国债、企业债券都在此交易,而这种“股票”源于1980年代末的股份制改造试点企业。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992年初,四川省股份制试点企业按照规定,向社会定向募集法人股和企业内部职工个人股,股票和股权证的发行量超过10亿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金祝摄影报道

【编辑:陈海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