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普“网红”,科学养成

2019年10月19日 08:32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在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视频网站里,科普类账号的“吸粉”能力正在逐步显现

  科普“网红”,科学养成

  本报记者 曹玥

  “话筒没声音,是不是还在调麦?”“时间到了,怎么还没开始?”……10月16日晚上8点,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的一间直播室里,如约而至的网友开始“催播”了。

  屏幕的另一端,中科院物理所科学传播协会的成员夏一鸣正在做最后的准备。今天,他要在直播中分享刚体力学、超音波等知识。

  自科学传播协会开设“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账号后,博士生夏一鸣和自己的师兄师妹们就常常出现在以“娱乐性”著称的B站上。他们通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解答当下热门话题中的物理问题,用通俗的语言和现场实验讲解前沿的物理学研究。半年时间,该账号的粉丝量突破50万人,网友还戏称其为“中二所”。

  因为科普,这群平均年龄25岁、生活大多三点一线的博士生成了“网红”。

  人气旺了再做实验

  面对镜头,王梦凡显得有些紧张,这是她第一次参与每周三晚上的直播。

  “我们该做什么?”她问夏一鸣。

  “一般来说,先‘尬聊’一通,等直播间人气够旺,再开始做实验。”夏一鸣的回答,已很有网络主播的“范儿”。

  轻松、顽皮也正是“中二所”直播时一直保持的风格。直播通常在一间像仓库一样的实验室里进行,屋子里堆满了实验器材、道具,只在一小块地方挂上一块黑布、摆上一张桌子,就算是直播的主阵地了。照明灯光、小黑板、麦克风这些设备都是开播一段时间后才慢慢购置的。

  卷纸纸筒、矿泉水瓶、小钢球和木板构成了夏一鸣当天直播的大部分实验道具。为了让位于木板一侧的小钢球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准确弹入矿泉水瓶做成的漏斗中,他和王梦凡试了一次又一次,以便找到最合适的角度。镜头后面,围观的博士生随时出谋划策;直播间里,网友也通过弹幕讨论着加速度、角速度等问题。

  “当初,谁也没想到在B站,科普节目也能大受欢迎。”科学传播协会的创始人、中科大物理所综合处副处长成蒙告诉记者。

  一开始,协会的科普主要依靠微信公众号。渐渐地,图文和短视频已经无法承载更多的科普知识,开直播成了博士们的新目标。

  在今年3月的一次例会上,有人第一次提出在B站做科普直播。“那时候我心里很没底,”协会成员李轩熠自己就是一名B站用户,过去在他看来,大家上B站都是为了看动漫、看电影、看搞笑视频,“谁会在那里费脑筋看科普呢?”

  在一片“试试看”的声音中,“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诞生了。3月15日,该账号发布的第一条视频就收获了30多万的观看量。4月10日,“中二所”做了一场见证首张黑洞照片公开的直播,峰值人气接近150万人。

  “原来物理学和物理学博士也能这么有趣。”在75%的用户低于24岁的B站上,“中二所”站稳了脚。

  科学最真实的样子

  夏一鸣又“翻车”了,小钢球依然没能如他所愿落入一旁的漏斗中。很快,网友幸灾乐祸的心情通过弹幕上不断出现的“哈哈哈”直抵现场。

  夏一鸣倒是一点不恼,反而很乐意一边念出网友的恶评,一边继续改变角度重复实验。

  “这就是‘中二所’有趣的地方,”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孟楠是“中二所”的粉丝,每周守候直播是她繁忙的科研生活中的小甜品,“他们给观众展示了科学最真实的样子,并且能够容纳各种评价与质疑。”

  与直播一起走红的,是科学传播协会的成员。“现在在外开会或吃饭,会有人来问我是不是‘大师兄’。”李治林一边看着夏一鸣直播,一边对记者说。

  被称为“大师兄”的李治林是最早参与B站直播的协会成员之一。由于他总能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路讲到科学技术,因此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在B站,搜索“中二所”,关联度最高的词汇就是“大师兄”;每次直播开始前,也总有网友会问:“今天大师兄来吗?”

  可李治林并无意成为“网红”,参与科普工作是因为他“临近毕业科研完成,有时间有精力”。他在直播时,还会有意穿插一些有深度的、“不那么好懂”的知识,“简单热闹的内容固然好玩、吸粉,但我希望通过直播让网友多了解一些物理学的系统理论。”

  意外走红也给“大师兄”带来了意外的收获。科普成了他重复的科研生活中的调剂品;网友五花八门的提问,也让李治林逐渐明白了怎样用清晰简洁的方式讲解艰深的知识。

  在“中二所”的直播间,摆着一块“三次元办事处”的牌子,“这是应粉丝要求成立的。”博士生刘广秀笑着说。她是“中二所”的第一位主播,当时因为太紧张,面对镜头讲解实验原理时她和搭档频频卡壳,不到半小时就匆忙下播。

  “现在就不一样了。”刘广秀说,做直播让她变得更从容自信,而且因为与网友的互动,她还会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做更多思考。

  粉丝越多 越要严谨

  “讲讲量子波动速读吧。”“真的能5分钟读完10万字吗?”夏一鸣和王梦凡直播当天,近期刷屏的“量子波动阅读培训班”成了网友关注的热点。“科普的意义,就是让类似的‘伪科学’越来越难有容身之地。”负责直播后台工作的宋嘉对记者说。

  近年来,不少与“中二所”类似的科普主播相继出现。2017年起,中科大副研究员袁岚峰开始制作《科技袁人》短视频;人大附中老师李永乐在一间闲置的教室里录下几百条科普视频,积累近千万的粉丝;中科院古脊柱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因为用骨头传播古生物研究成为新晋“网红”……

  “时间长了,会产生一种没来由的责任感。”宋嘉说,不少网友留言希望“中二所”多去中国科技馆、北京展览馆等地做直播,“这些优质的教育和科技资源通过我们传递到外地甚至偏远地区,知识也随之进行了传播。”

  在李治林看来,科普更重要的意义是培养科学思维,加深人们对科学的认知。“‘中二所’在B站的粉丝都很年轻,其中很大比例还是中学生。如果我们的直播能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到他们上大学时,就会更愿意选择做科研。”

  16日下午,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突破百万,喜悦之余,“中二所”的成员很清楚,在被娱乐、搞怪占据大半江山的互联网里,科普依然是很小众的领域。

  “有一次与B站知名up主一起直播,满屏都是别人的粉丝刷的弹幕。”李治林表示,“中二所”不会为了涨粉刻意迎合什么,反而粉丝越多,他们越要严谨,保证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晚上11点,夏一鸣和王梦凡结束了直播。据统计,当天有1万余名网友前来“围观”。“科普不能替代教育,但科普是教育的播种。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科普同行出现。”成蒙说,在“中二所”的带动下,中科院里其他院所也在尝试开播,“用优质的内容去争夺粉丝,是让科普变得大众的最科学的办法。”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宋嘉为化名)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