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紫阳古街脉搏:千年台州府城的文化赓续

紫阳古街脉搏:千年台州府城的文化赓续

2019年12月01日 12:2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紫阳古街脉搏:千年台州府城的文化赓续
    图为:临海紫阳古街 范宇斌 摄

  中新网台州12月1日电(记者 范宇斌)行至浙东唐诗之路的枢纽地——千年台州府城,一条南北长千余米、保留宋代遗风和明清格局的紫阳古街,演绎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的古韵风采。2019临海古城文化节、第二届台州唐诗之路文化旅游节正在此间举行。

  不同于商业化“泛滥”的历史街区,紫阳街仍葆有浓郁的市井烟火气息。在这里,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铭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街巷格局、百年老店、名人旧居、传统习俗交相辉映,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

图为:临海紫阳古街 范宇斌 摄
图为:临海紫阳古街 范宇斌 摄

  紫阳街上,开店或居住的大多数是本地人,姜汤面、泡虾、姜汁调蛋、蛋清羊尾、麦虾等传统美食,以地道风味汇聚;陶瓷、茶馆、文物字画等,可一瞥古城的文化生活;如今,余同丰当铺旧址等为代表的“老屋新生”,正催生古城新时尚。

图为:余同丰当铺旧址改造的普通读者书店 范宇斌 摄
图为:余同丰当铺旧址改造的普通读者书店 范宇斌 摄

  紫阳街所在的台州府城,历来为台州的州、郡、路、府治所,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千年古街与千年古城,相伴相生,一座座木结构、砖头墙,顶上铺木椽盖泥瓦的江南传统建筑与街面青石板路,一同构成了古城文化的血脉,成为古城遗制的缩影。

  如今,紫阳街上仍有不少百年老店,保留着前店、后坊、上宅的传统特色。古街南北两侧串联起台州府城墙与紫阳故里,其间一个个防火墙及数个古井,井宅相配,井坊互应。在初冬的暖阳之下,古城居民晒着太阳,互相唠唠嗑或者下象棋,偶有几个孩童在巷弄间追逐玩耍。

图为:紫阳街南端的台州府城墙 范宇斌 摄
图为:紫阳街南端的台州府城墙 范宇斌 摄

  在此居住了60多年的临海市梦宝来民俗博物馆馆长胡初跃告诉记者,“紫阳街是一条生活着的古街,历史上因水陆交通便利,一直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一条繁华的商业大街。如今,紫阳街依然鲜活而不失厚重,古朴又透着灵气。”

图为:临海紫阳古街 范宇斌 摄
图为:临海紫阳古街 范宇斌 摄

  “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在胡初跃看来,紫阳街生活机能完善,居民文化水平也较高。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街传承着府城深厚的历史与记忆,是临海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驿站。

图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永利木杆秤第五代传承人蔡雪贞正在制秤 范宇斌 摄
图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永利木杆秤第五代传承人蔡雪贞正在制秤 范宇斌 摄

  自2004年9月起,当地政府对紫阳街历史街区进行了保护性修缮。随着商业发展,紫阳街的原住民不少外迁,但这里始终没有建高楼大厦。

  谈及紫阳街的变迁,胡初跃说,伴随旅游兴起和城市的迅速扩张,正为古城引流更多的商机与人气。

图为:小小一杆木杆秤被赋予“秤心如意”的美好寓意,吸引游客的目光 范宇斌 摄
图为:小小一杆木杆秤被赋予“秤心如意”的美好寓意,吸引游客的目光 范宇斌 摄

  紫阳街上除了一些手工制品店、传统小吃店等,品牌连锁店、体验店等新业态亦不断涌现。一家经营了数十年青草糊的店主谈及:“如果游客来到紫阳街,只是人手一杯奶茶,紫阳街的特色就不复存在了。”

  岁月的磨砺和历史的积淀,使得紫阳街古风犹存。而今,是要更加商业化、大众化,还是尽量保有原始风貌、文化,紫阳街正面临新的选择。

图为:紫阳街上井宅相配 范宇斌 摄
图为:紫阳街上井宅相配 范宇斌 摄

  百年老店白塔桥饭店坚持传统工艺,留住了蛋清羊尾等古城独有的味蕾记忆。让一名来自上海的游客品味后称赞不已,他希望未来的紫阳街,“商”与“住”能保持平衡,让属于紫阳街特有的烟火味能够长留。

  同为百年老字号的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王天顺海苔饼店的第四代传承人王雄,既是紫阳街的商户,也是紫阳街的居民。在他看来,为留存烟火味,他们坚持海苔饼、马蹄酥、羊脚蹄等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也让该店成了紫阳街美食的网红打卡点。

图为:紫阳街掠影 范宇斌 摄
图为:紫阳街掠影 范宇斌 摄

  除了透过舌尖品味古街,张秀娟剪纸、岭根草编、永利木杆秤等纷纷化身非遗传习所。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永利木杆秤第五代传承人蔡雪贞说:“坚守祖辈创业初心,传承传统制秤技艺并赋予美好寓意,让百年老店与千年古街共存,也让古城文脉在岁月中绵延流传。”

  “临海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县、浙江省非遗保护综合试点县。”临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王荣杰说,既要保护传承,守住“根”与“魂”,也要兴业兴旅,让这座活着的千年古城,有个性、有年轮,更有烟火、有人气。

  行至紫阳街一角,今年的燕子窝已经空巢,可以预期的是,来年春天燕子们将再来此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此景恰似古城古街,饱经沧桑,赓续不息。(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