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阿尼玛卿雪山脚下贫困乡脱贫:白藏羊“领”出牧民致富路

阿尼玛卿雪山脚下贫困乡脱贫:白藏羊“领”出牧民致富路

2019年12月17日 12:3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阿尼玛卿雪山脚下贫困乡脱贫:白藏羊“领”出牧民致富路
    图为玛沁县下大武乡党委书记三智布(左一)了解合作社发展情况 胡贵龙 摄

  中新网玛沁12月17日电 (胡贵龙潘雨洁)“依靠白藏羊这一项生态畜牧产业,全乡牧民年底实现脱贫没问题。”17日,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下大武乡党委书记三智布吐露此番话语时眼神坚定,“产业搞起来,牧民收入稳中有升,减少返贫几率,好日子才能延续。”

  玛沁县下大武乡坐落于藏区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卿雪山脚下,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平均海拔4300米,是以藏族聚居的纯牧业村。

图为合作社饲养的白藏羊 胡贵龙 摄
图为合作社饲养的白藏羊 胡贵龙 摄

  2013年,三智布出任乡党委书记时,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仅700元,“牧民们走不出雪山,文化水平较低、没技术,只能靠放牧生活。”如何带领牧民们走出困境发家致富?三智布与同事们几经协商,决心合力干一件事,能够让大家“在现在、在将来,都彻底摆脱贫穷面貌。”

  经过一番调研后了解到,牧民们最为擅长、饲养多年的白藏羊耐寒耐旱、肉毛皮兼用,且常年放牧于天然草场,是不可多得的优势畜种。找到切入口,乡政府率先在年扎村展开合作社试点,将牧民自家的草地、羊群、劳动力折股入社,实行统一整合、集中养殖。

图为合作社为白藏羊修建的羊圈 胡贵龙 摄
图为合作社为白藏羊修建的羊圈 胡贵龙 摄

  起初,牧民们一听说要搞合作社,觉得“自家的草地、羊被要被乡上收走,大多持观望态度。“一开始只有100多户牧民签了入股合同。”三智布说,为了动员更多牧民参与,下大武乡组成“说服”小组,深入牧民家中,反复介绍合作社会对带动增收的好处,“大大小小会议开了50多次,有的牧民家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一直到说通为止。”

  年底分红,三智布将牧民们组织到一起,将桌上一摞摞现金挨个分给牧户。消息传开,有顾虑的牧民主动联系乡上主动“抱团入社”。

  自2016年起,合作社与果洛金草原有机牦牛加工有限公司签订羊群收购合同。截至目前,合作社白藏羊存栏数量超过7000只,年扎村牧民入社率达100%。“再过几年,等小羊长大、白藏羊的牌子叫得响了,每户分红能有八到十万。”三智布说。

  曾经空荡破旧的村广场上,如今理发店、饭馆等铺面井然有序经营。“我们开展烹饪、汽车修理等技能培训,现在牧民们可以出去打工,也可以自己做生意。”三智布介绍,合作社的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转移剩余劳动力、拓宽增收渠道。

图为年扎村展开合作社 胡贵龙 摄
图为年扎村展开合作社 胡贵龙 摄

  同时,为了维护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合作社制定了科学、有效、持续的放牧策略,划定放牧区域,实行分群养殖,“我们这里黑土滩面积大,每年种草最花功夫,”三智布觉得,发展合作社不能一拥而上盲目扩大羊群数量,要充分考虑草场的承载量,合理制定放牧数量和线路,保证牲畜供给不断。

  据了解,年扎村的合作社成立五年,利润分红从36万增至104万,户均增收超4500元。2018年,下大武下属其他村也开始效仿“年扎模式”,陆续成立合作社。如今,下大武乡“白藏羊”已完成商标注册,初步实现规模生产和销售,经济和生态效益逐年显现。

  “现在回头看看,年扎村的试验算是成功了,”三智布觉得,脱贫以后,路还很长,“下一步要打造好‘一乡一品’的白藏羊产业布局,建成全乡产业化养殖基地,还要把好经验推广给全县各乡。”

  玛沁县政府县长桑本介绍,近年来,玛沁县累计投入4061.44万元,实施以“白藏羊”生态畜牧业产业为代表的到户产业项目49个,19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步增收,户均增收2049.21元,人均增收640元。

  桑本表示,玛沁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八个一批”和行业扶贫,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6.54亿元,已实现11个贫困村退出,1939户脱贫。(完)

【编辑:郭泽华】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