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150个红手印背后的棚改故事

150个红手印背后的棚改故事

2020年01月14日 16:10 来源:新华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150个红手印背后的棚改故事

  新华社银川1月14日电 题:150个红手印背后的棚改故事

  新华社记者许晋豫

  住进新居两年,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西萃芳庭小区的棚改居民获得感满满。为表达内心喜悦,近日,小区150户居民联名给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寄去一封感谢信、一面锦旗,并郑重地在信后摁上自己的红手印。感谢信里写道:“感谢党和政府棚户区改造的好政策,圆了大家住新房的梦。”

  这150个红手印代表的是宁夏原长城机床厂小区1015户、近6000名居民。成立于1965年的原长城机床厂是一家“三线建设”企业,工厂职工大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支宁人,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宁夏,但企业十多年前破产后,他们的住房就成了大问题。

  “我1966年从辽宁大连来到银川时,工厂附近都是沙地和坟地,工人们边生产边生活,下了班还要打土坯盖宿舍,大家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才陆续住进楼房,每户有五六十平方米。后来楼房也变得老旧,企业破产后小区没人管了,除了偶尔停水停电,到处都是垃圾,大家都盼着尽快棚改。”79岁的原长城机床厂老员工孙晨玉说。

  尽管盼着住新房,棚改之初,不少居民对此却顾虑颇多:担心棚改烂尾、担心新房质量不好、害怕搬不回老地方……感谢信的发起者范玉芝因不愿搬迁还成了“钉子户”。

  2014年棚改开始后,范玉芝开始了3年多的“流浪”生活,为节省房租,他们老两口在偏远处租房,一有空就跑到工地看进度,直到2017年年底住进新家后,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让范玉芝惊喜的是,住进新房半年左右,小区就给他们办下了房产证。采访时,范玉芝说后悔当了“钉子户”。

  范玉芝老两口一向生活节俭,40年前购买的“永久牌”自行车去年才“退役”。但在交房后,他们花十多万元把房子好好装修了一番。来到范玉芝家,两室新居宽敞明亮、温暖如春,家中实木家具、60吋大彩电、现代厨卫应有尽有。

  范玉芝笑着说:“小区内配套完善,出门就有小学,装修工人也说我们小区房屋质量好。我们老了,能住上这么满意的房子自然愿意好好装修。”

  棚改后的新小区里老年人居多,为更好地照顾他们的生活,去年,范玉芝联合小区其他四人自发成立了社区服务协调小组,每隔一段时间,他们便挨家挨户征集意见,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小区物业。孙晨玉说,新小区不仅服务好还有人替我们这些老年人操心,更觉得这是个家了。

  针对小区周边老年人较多的现实,西萃芳庭小区还配套建设了7000平方米、可提供120张床位的康养中心,配套建设了诊所、书报室、餐厅、娱乐室、护士站等。康养中心信息管理员徐红雁说,2019年3月份开业后,康养中心还可提供居家养老,可服务周边5公里内的老人。

  西萃芳庭只是宁夏乃至全国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谈及现在的生活,范玉芝说:“1968年刚来银川时因条件非常艰苦,我一年偷跑回家两次,当时哪能想到现在住着新房,拿着养老金,日子天天像过年,这一辈子值了!”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