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疫情防控:警惕过度消毒变“留毒”

疫情防控:警惕过度消毒变“留毒”

2020年02月15日 22:1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警惕过度消毒变“留毒”

  中新社北京2月15日电 (李京泽)2米至10米不等的通道被白色帐篷笼罩,里面的机器不断喷出消毒气雾,每位住户都要经过一番喷淋才能进入小区。这种源自养殖业的消毒方式在防控期间被广泛采用。

资料图:喷雾消毒。<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陈超 摄
资料图:喷雾消毒。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为此,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在2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对其紧急“叫停”。他认为这种方法不仅不能阻挡病毒传播,反而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随着消毒通道,喷雾消毒枪360度扫射等消毒举措的出现,“过度消毒”引发持续关注。所谓“过度消毒”是指在很少受到病原体污染的、没必要消毒的地方反复消毒或是坚持使用某种不起作用的消毒方法,其最大特点即“没有必要”。

  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科主任朱仁义解释说,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这意味着如果新型冠状病毒污染小区、办公场所和街面,大概率在病人的飞沫能够到达或者手经常接触,并且有利于病毒留存的地方,如门把手、门铃按钮、电梯按钮、电梯轿厢、楼梯扶手等。他认为,上述地点可根据需要进行消毒,而室外环境、绿化则无需消毒。

  张流波认为飞机全城喷洒消毒剂、在汽车轮胎上涂抹消毒剂等行为,同样不能起到切断传播途径的作用,其弊远大于利。

  “残存在城市表面的消毒剂如果随着雨水进入河流,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规划所所长宋国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防控为先,但在合理、适度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近期,各地陆续复工,企业、单位的消毒工作也随之展开。北京市某国企职员李先生透露他的单位每天要进行两次消毒,清洁人员喷洒消毒剂后整个办公室弥漫着刺鼻的味道,时常让他感到头晕,其他同事也反映过类似情况。

  “从科学角度讲,消毒是一个技术活,对成分、浓度、时长、方式都有讲究。”深圳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副所长朱子犁指出,使用化学消毒剂的喷雾消毒,必须进行“避人”操作,如果消毒剂浓度太高,时间太长,会灼伤皮肤,对上呼吸道系统造成一定伤害,浓度太低,或者时间太短,则起不到杀灭病毒的效果。

  为防止病毒“尾随”入家门,民众的防护措施也越来越到位,但这其中不乏一些“过度”之举。2月8日,杭州一市民因对头、面、颈、四肢和衣物表面擦拭酒精后烤暖气,导致全身多处烧伤。此事引发网民对居家消毒安全的关注,专家建议酒精擦拭仅适用于面积较小的物体,由于其易燃性,喷洒时需避开明火,开窗通风。

  而对于84等消毒剂的使用则更需谨慎,它和酒精、洁厕灵等洗涤清洁类产品混合使用,可能产生剧毒气体,存在危及生命的风险。

  北京市疾控中心2月8日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防控指南(第一版)》中指出,正常情况下以清洁卫生为主,当面临传染病威胁或者人群密集型活动时才有必要进行预防性消毒。

  显然,对于一些民众来说,这一消毒原则远不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他们追求消毒剂的浓度和量度,多次刷新每天消毒的次数,囤积消毒物资,不仅对重灾区紧俏的物资供应造成挑战,也不利于自身健康。

  2月14日,深圳、上海、贵阳、郑州等地陆续对消毒通道“叫停”。在它风行的十几天里,记者采访过从通道中走出的居民,他们不确定通道是否能隔离病毒,但表示这种做法让人“安心”。

  这句“安心”或许点明了“过度消毒”背后的原因,对新冠病毒的未知引发民众的担忧自在情理之中,但消毒剂不是安慰剂,消灭外界的病毒后,民众还需要更多的科学和理性以消除心理病毒。(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