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打击涉疫犯罪

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打击涉疫犯罪

2020年03月19日 02:24 来源:法制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打击涉疫犯罪

  □ 本报记者  刘子阳  董凡超

  “很接地气、发声及时、打击精准。”2月11日到3月12日,一个月内,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对此,法学界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

  “犯罪与刑罚的连接越紧密,遏制犯罪发生的效果越好,教育警示作用就越大。”清华大学教授张建伟认为,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最高检一个月内发布5批典型案例,是刑罚即时性的体现,对于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起到极大震慑作用。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艺看来,疫情防控期间,最高检高频率、大力度发布5批典型案例,解决了司法办案中的疑难问题,及时回应了涉疫司法中存在的各种法律和政策问题,统一了执法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回应群众期待的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普法宣传。

  “相对于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及时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可以快速、有效应对当下检察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保证和提高检察司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沈海平认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发布指导性典型案例,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司法辅助机制。

  法律适用的明晰和执法标准的统一都需要用鲜活的案例进行回应,对此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李翔给予充分肯定:“以案释法更有助于精准打击,典型案例中撰写了‘法律要旨’,不仅明确了法条适用、法律理解,更指明了案件的危害性及特点,指导各地检察机关运用法律武器把好疫情防控关。”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和2003年“非典”疫情都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检察机关面对的实务问题高度相似。不过,与17年前相比,如今在打击涉疫情犯罪方面,更加彰显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张建伟发现,2003年“非典”期间的刑事政策突出从重,从量刑方面加大打击力度。而此次突出的是从严,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进行相应处理。“从典型案例看,最高检提出,疫情期间尽可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这一做法落实了刑事诉讼制度新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原则,也符合当前很多案件的实际情况。无论从严还是从宽,遵循的都是法治原则。”

  沈海平认为,与过去相比,我国的法治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司法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也有很大提高,运用典型案例指导全国检察机关涉疫案件办理就是鲜明的例证。典型案例及时回应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法律标准及程序适用等疑难问题,为检察工作提供了更为明确具体的指导。

  “疫情防控期间,办案理念、打击重点都相应发生了变化。例如,对暴力伤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趁火打劫等严重妨害疫情防控的犯罪,坚决依法严惩,而对其他因防控中的矛盾纠纷引发的犯罪案件,区分情况依法妥善办理。”李翔说,从典型案例中不难看出,检察机关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在总体上体现依法从严打击的政策要求,又避免了不分具体情况搞“一刀切”的简单操作,值得肯定。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