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没有白天黑夜、只有随时响应…守住国门他们拼尽全力

没有白天黑夜、只有随时响应…守住国门他们拼尽全力

2020年03月24日 08:17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作者:李秋莹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加大,不少城市已经把防控境外输入案例作为重点,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十六个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达的国际航班。

各区登记点 中新社 徐明睿 摄

  近日,上海已经对所有来自或途经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来沪人员实行100%隔离。为了进一步加强口岸防控,除集中隔离人员外,上海将对所有来自非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来沪人员实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面对艰巨的隔离任务,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拼尽全力,守住“第一国门”,严防疫情输入,为市民们的安全健康负责。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们一次次挑战体力和精神的极限……

  机场驻扎民警:

  “工作强度是从未想象过的大”

  上海黄浦公安民警李勇,从3月6日起他就紧急支援一线,一直驻扎在浦东机场。

  2008年和2014年李勇先后参与海地和南苏丹维和任务,因而也熟悉各国外语,被大家称作是黄浦公安的“语言担当”,李勇也就被放在了“分流点”的第一线。

机场工作人员中新社徐明睿 摄

  “来之前有预感到工作强度会很大,但没想到会这么累……”李勇坦言,防护服的穿脱有十分严格的要求,穿着防护服时喝水、吃饭等个人行动也受到了不小的限制。“就当成减肥吧,有人已经瘦了五六斤了。”

机场工作人员中新社徐明睿 摄

  按照相关规定,对于目前所有由境外入沪的旅客,他们从下飞机开始到走出机场都要经过层层分流,根据健康状况、出发地及旅经国,旅客们的护照上会被贴上红、黄、绿的三色标签,而黄色的旅客们就会根据在上海的住址被引导到各区设在机场的防疫驻点。

标黄的护照 中新社 徐明睿 摄

  李勇所在的黄浦区临时防疫小组,对于护照贴有“黄标”的旅客进行信息核实,并护送他们乘专车前往集中留观点进行核酸测试。检测呈阴性后,境外抵沪旅客才能进行居家隔离或者集中隔离。

各区接待大巴 中新社 徐明睿 摄

  在虹桥机场附近,长宁区的一个集中隔离点,也是上海过境旅客的临时隔离点。

  “在虹桥转机时间超过12小时的人员,都会被送到这里进行临时隔离,然后根据行程再送去机场。”据工作人员介绍,人数最多的一天,他们工作到凌晨1点多。

  “那天是任林到岗的第一天,直接累哭了……”队长陆伟峰介绍。

入境人士 中新社 徐明睿 摄

  “总调度”陆伟峰:

  这里没有白天黑夜,只有随时响应

  集中点的办公室有一个“调度中心”,这里是大家眼中的信息枢纽中心、工作指挥中心,“其实就是酒店的一个房间,我在那里接打电话、做表格,我们就自己取了一个‘调度中心’的花名……”队长陆伟峰介绍。

  “街道转运事项、航站楼接收信息、上级部门指令……”除此之外,还有房客们各种各样的需求:“房间灯不亮”“房间上不了网”“我点了外卖麻烦送一下”“我孩子要上网课麻烦打印一下资料”……

  两个手机、一台固定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的在调度中心里响起,对接需求、安排工作,陆伟峰在小房间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陆伟峰在接听电话供图

  而最近外籍人士的到来,更是给陆伟峰的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加微信、翻译器等各种方法轮番上阵,“还有俄罗斯大哥邀请我疫情结束后去他家品尝伏特加。”

  每天的接收工作结束后,作为队长,陆伟峰要把各种手工报表转换成电子报表,“每天几十人进进出出,还有各类信息非常繁杂……,做表最怕的就是有哪个项对不上,(做到)最晚的一次我记得是凌晨3点,当时我居然还有些高兴,因为上海3点的时候天还还黑着,我还能睡一会……”

  对于陆伟峰来说,这里没有白天黑夜,只有随时响应。

  家庭医生谢智晋:

  “感觉身体被掏空”

  集中隔离点下午到半夜主要工作是接收及集中观察对象,队员谢智晋是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现在他正熟练地全副武装准备工作。

  防护服穿在身上的感觉,闷热、呼吸不畅、视野受限、缺氧无力、体力成倍消耗。

隔离点工作人员 供图

  14:00,机场送来3人;

  刚安顿好,街道转运2人;

  对讲机传来,机场马上送来11人;

  街道转运1人;

  等待间隙,给密接集中观察人员送晚饭,

  走廊里健步如飞;

  不知不觉,天色已黑,机场送来15人;

  21:40,短暂休憩,盒饭早已经凉掉。

  “我现在,不想说话也不想吃饭,感觉身体被掏空。不过今天的时间还不算长的……”谢智晋坦言。

  护理员任林:

  “每当大家提醒我好好喝水时,心就热了”

  任林是第4个进驻集中隔离观察点的护理人员,她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打电话询问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动辄一个小时的电话沟通,不少隔离者都记住了这位工作人员。

  “他们还会时不时发微信提醒我,辛苦了,要记得好好喝水……就这一句好好喝水,我就能好感动很久,感觉自己的心是热的,”

  近来各国外籍人士逐渐增多,为了更方便交流,任林就开始学习韩语和英语的沟通用语。

供图

  “其实是突击学习,来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还要学外语……”任林笑着说,“我想着学几句日常用语,大家都方便。”

  “但其实我外语超极差,上学那会儿我看见英语都头疼……但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好歹还是有一点基础的。”

供图

  一次,任林护送一名观察隔离结束人员离开,由于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已经超过2小时,她的护眼罩已经起雾,看不清宾馆走廊,只得用手扶着墙前行,这一幕让这位市民非常感动,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将那一刻的记忆保存。

任林在走廊里行走供图

  日夜相处,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们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特殊的“全家福” 供图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家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相互打气,彼此温暖。

刘雅静自拍 供图

  医护人员刘雅静说,“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希望我们的严防死守,能守住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果!”

守住国门

守住千万家

感谢他们

一直坚守在国门一线!

  

 

【编辑:李季】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