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黑龙江:为何对入境人员实行“3+1”检测

黑龙江:为何对入境人员实行“3+1”检测

2020年04月29日 10:23 来源:黑龙江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本报28日讯(记者谭湘竹)近期我省强化了对疫情的监测筛查工作,对入境人员一律实行“3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IgM和IgG)检测”,为何要3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IgM和IgG)检测?判定确诊患者需要几项指标?在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孙巍为大家答疑解惑。

  孙巍介绍,针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新的重大变化,我省对入境人员一律实行“3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IgM和IgG)检测”,目的就是做到凡进必检、不漏一人、万无一失,坚决守住国门线,发挥“防火墙”作用,加强航空口岸疫情输入防范,降低陆路、水路口岸输入风险。

  判定确诊患者需要几项指标?确诊新冠肺炎病例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流行病学史是指发病前14天内有无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居住史或与发病前14天内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无流行病学关联等。临床症状指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CT检查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血常规检查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等。实验室检测是指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者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或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判断一个人是否确诊病例,我省本着科学谨慎原则,结合流行病学史,根据病例病情进展、临床症状及核酸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判定。

  为何要在3次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加1次血清抗体(IgM和IgG)检测?孙巍说,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防御,其中特异性抗体IgM最早产生并进行早期防御,随后产生IgG抗体。而血清学检测便是通过检测血液样本中的特异性抗体IgM和IgG的存在及含量,来间接判断体内有无病毒及病毒感染情况。抗原进入机体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会产生IgM与IgG。在这一期间,血清无法检出IgM与IgG,这时就体现了核酸检测的优势,能检测处于窗口期的患者是否受到感染。与血清学检测相比,核酸检测能够检测到处于窗口期的患者,及早发现感染者;与核酸检测相比,血清学检测的血液标本更易获取且标本质量有保证、操作简单快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护人员在标本采集和检测过程中被感染的风险、更易于基层实验室展开筛查工作等。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各有千秋,一个是用于疾病的鉴别诊断,确保“不错”,一个是用于疾病的初筛,确保“不漏”,二者联合进行检测,综合判读,弥补不足。

【编辑:王诗尧】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