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小卫星有大作用 中国商业卫星登上《自然·天文》封面

小卫星有大作用 中国商业卫星登上《自然·天文》封面

2020年05月15日 18:2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小卫星有大作用中国商业卫星登上《自然·天文》封面
    《自然·天文》杂志封面刊发的“极光计划”对蟹状星云进行观测的艺术表现图 天仪研究院供图 摄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 (郭超凯 陈红微)记者15日从天仪研究院获悉,清华大学天文系冯骅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近日在《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杂志发表封面文章,报道了清华大学作为科学总体,天仪研究院作为卫星工程总体的空间天文项目“极光计划”的最新成果,此举标志着由于技术困难停滞了40多年的天文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新开启。

  作为一门观测驱动的科学,天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新的观测方法和手段。以往的天文卫星对卫星平台要求很高,一般都是上吨级的大卫星,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很多科学家望而却步,只能停留在理论验证阶段。

“极光计划”立方星和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天仪研究院供图 摄
“极光计划”立方星和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天仪研究院供图 摄

  “极光计划”则是利用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发的10公斤级微小卫星平台在卫星轨道上直接验证X射线偏振探测技术,为未来的空间天文探测开辟了一条快速低成本的路径。

  2018年10月29日,“极光计划”探测器搭载天仪“铜川一号”卫星发射升空。截至目前,“铜川一号”卫星已在轨持续工作510多天,天仪卫星平台与极光计划探测器均状态稳定。2019年7月23日,蟹状星云脉冲星发生了一次自转突变,其偏振信号的变化被“极光计划”探测器捕捉。2020年5月11日,《自然·天文》杂志封面刊登冯骅课题组与合作者共同完成的最新成果。

  记者了解到,《自然·天文》杂志往期封面上曾出现过3个航天器,分别是“卡西尼号”探测器、“旅行者二号”探测器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均由国外研制。“这是中国研发的微小卫星第一次登上国际顶级科研期刊。”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表示,“极光计划”的意义一方面在于空间科学的巨大发现,另一方面来自于航天工程的巨大进步。近年来微小卫星在中国兴起,为新探测技术和方法的飞行验证提供了更多低成本的可能性。

  目前,天仪研究院正在密集开展中国首颗200公斤级、一米分辨率的SAR卫星平台研制,计划于2020年下半年择机发射,为客户提供更高能力、更优指标和更具性价比的太空服务。(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