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数据看中国丨北京疫情“双清零”,新冠疫情之下,世界危机与中国答案

数据看中国丨北京疫情“双清零”,新冠疫情之下,世界危机与中国答案

2020年07月22日 20:58 来源:光明网微信公众号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7月19日下午,北京市召开第156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通报:

  今天上午,最后3名高风险患者康复出院,北京高风险患者实现清零;

  北京已经连续13天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

  治愈出院人数超过200人;

  中风险地区仅剩一个,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地区。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通报:从7月20日零时起,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至三级。

  新发地批发市场封闭超过两个潜伏期,11229人已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目前已实现中风险地区清零,连续1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这一波让大家措手不及的疫情战,在40天的时间里,就基本落下了帷幕,原以为的“持久战”,如今看来实际是一场速战速决的“定点歼灭战”。

  突发的疫情真实地改变了在京的人们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这段时间是难捱且漫长的。但对于抗击疫情的北京来说,收获如此显著的抗疫成效,这段时间又是如此短暂而迅速。

  那么在这过去的40天里?从突发疫情到完全控制住疫情,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

  1

  新增一例确诊后的16小时,

  北京经历了什么?

  6月11日,北京召开第112场疫情防控发布会,会上通报,北京市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的记录被打断。

  北京新发地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是在湖面中投掷的石块,打破了本已逐渐恢复平静的湖面,掀起了不小的涟漪,层层叠叠,从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

  6月12日,北京对农贸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开展排查。

  6月13日凌晨,新发地市场暂时休市。

  6月17日,北京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应急响应上调为二级。

  6月11日,北京市西城区确诊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自述去过新发地市场。

  6月16日,北京所有高校停止返校。

  北京为什么如此紧张?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次疫情的来源——新发地。

  作为北京最大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到连锁超市,小到个人商贩,都会选择从新发地进货,可以说,新发地市场就是北京市民的“大菜篮”和“大果盘”。

  正是因为新发地流动性大、覆盖范围广的特殊性,所以才使得这次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外紧迫。

  从6月11日到6月17日24时,短短7天,北京累计新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就多达158例,覆盖多达9个区县。

  这样的情况下,北京市政府面对的压力是巨大的,不仅是针对疫情需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而且面对的舆情压力也将如汹涌的潮水一般不断涌来。

  是否告知民众,打破56天的平静?舆论会不会引起大家的恐慌?

  回答当然是“YES”。北京市政府迅速公布疫情的最新动态,广泛告知民众做好自身的防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永远是第一位。

  哪怕是在这样迫在眉睫的关头下,政府也一定能很好地抑制住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传播。

  6月11日凌晨0时30分,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里,当晚的值班医师窦相峰收到了所长的一条信息,报告1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办公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对于窦相峰来说,“阳性”二字有些刺眼,“当时,北京已连续56天没有出现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必须捍卫好大家共同坚守的成果……”

  窦相峰回忆当时接到通知时的心情,要不是考虑到对方的身体情况,他恨不得不管是不是凌晨,立刻跑到病例跟前,询问三个终极哲学问题:“你是谁?”“去过哪儿?”“见过谁?”。

  这样的盘问看上去似乎简单粗暴,但对于病毒的追踪和排查却十分有帮助。

  在这期间,北京首例确诊患者“西城大爷”唐先生,成为了“关键先生”。正是他的及时就诊和详细忆述,帮助相关部门迅速锁定新发地市场,此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谈及北京防控工作时也特别感谢了他。

  窦相峰回忆到,他第一次见到“西城大爷”时,感觉病人的状态其实很焦虑,有点儿坐卧不宁的感觉,他本以为,这次流调工作的难度不小。

  但没想到的是,“西城大爷”在接受流调询问时,以冷静清晰的头脑明确回忆出了过去两周中所接触的每个人,提供了一份38人的详细名单。

  正是这份流调清单,成为了我们不到一天时间,就找到病毒发源地的关键。

  当时窦相峰与同事不停地“压榨”“西城大爷”的相关信息,可以说是“挖地三尺”。

  当听到唐先生说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窦相峰就会追问:“孩子玩的时候,你干什么呢?”这么一提醒,唐先生就想起,孩子玩的时候,碰到一熟人,然后又到地下台球厅打了一局台球。

  接下来,窦相峰会继续追问:到了台球厅,是自己摆的桌子,还是服务员摆的?隔壁桌有人吗?这期间又接触了多少人?

  窦相峰和同事引导将唐先生之前14天的活动轨迹,每一天每个行程的细节尽可能完整地还原出来,最终梳理出他在此期间去过的23个场所。

  丰台区疾控中心随即派出15名流调队员,分五组奔赴“西城大爷”于5月31日和6月3日,在丰台区活动过的地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与此同时,丰台区疾控中心又接到报告,辖区内也出现了一名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该患者6月5日也曾到访过新发地,两名患者活动轨迹出现了交叉。

  6月12日凌晨2点,新发地批发市场环境样本的核酸检测表现为阳性,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患者核酸复检也为阳性。

  一切的线索都指向了新发地,感染区域最终被锁定,从接到西城区协查通知到锁定新发地批发市场牛羊肉大厅为高风险点位,只用了不足16个小时。

  2

  二级→三级,40天,北京经历了什么?

  不光是查问“西城大爷”,接到北京市政府的要求,北京7120个社区、近10万名社区工作者通过张贴公告、上门询问、电话微信联系等多种方式,排查5月30日以来曾去过新发地市场的人员。

  瀛海镇永旭嘉园和瀛海朗苑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赵艳芳在收到通知后,立马组织了200人的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全面开展“敲门行动”,快速摸排出涉疫人员200余名。

  大兴区疾控中心的流调员宋新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被调查人的不理解,她总会不厌其烦地讲明流调工作的意义,努力争取理解和配合。“不是每一个被调查人都会被确诊,但即使这次流调白做,我们也要坚持做下去,杜绝病毒传播的一切可能!”

  疾控人员与社区志愿者的密切配合,使得流调工作得以迅速顺利地展开。

  面对此次疫情,北京市政府采取精准化的疫情防控措施,以街道、乡镇为“小管控单元”,精准划分出“中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并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对风险区的划分和防控措施进行动态调整,力争精准识别、隔离风险人群,在阻断病毒传播链条的同时,努力降低防控措施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

  除了大数据分析筛查与确诊病例接触的人群、追踪病毒来源十分高效,北京市的核酸检测的铺展也十分全面与快速。

  6月16日核酸检测累计人数超过50万,6月18日累计超过100万人,6月25日累计超过500万人,7月2日累计超过1000万人,7月5日累计超过1100万人。

  检测人数超过北京常住人口一半,累计检测人数几天之内就以几何式增长飞升,迅速超过千万级别人次。

  核酸检测铺展速度如此之快,离不开医疗人员烈日下的辛苦工作。疫情期间正值夏季,北京高温加大了核酸检测工作难度,许多医疗人员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脱下防护服,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全身流汗湿透。

  快速的检测,更离不开先进的核酸检测技术。在这轮大规模核酸检测中,北京市政府组织建设的“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做出巨大的贡献,使得整个核酸检测不到三分钟,第二天就能拿到结果。

  除了追踪和检测,北京市政府还采取了种种紧急的防疫手段,其中对于北京来说牺牲最大的,就是严格限制北京的居民出京。

  6月18日,北京召开新冠疫情防控第124、125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下进京、出京相关管制措施。

  作为首都和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的人口流动无疑是巨大的。北京的铁路、民航公路省际客运流量常年4000万以上,市内交通客流人次更是高达三亿。但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面对新一波疫情,北京市政府也是毫不犹豫地“说断就断”,下达“非必要不出京”的指令。

  6月19日,北京开始对进京和出京的人员进行严密的监测,民航、铁路部门对涉疫风险人员实行购票限制,对其他出京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并且北京还在公路卡口查验出京核酸检测证明,省际客运和出租汽车、顺风车进出京业务全部暂停,并且做好相关的退票工作。

  除了全面严格限制出京以外,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社区也重新开始封闭式管理,进入社区需要仔细登记和出示健康码,同时为了解决居民的买菜困难的问题,许多社区和超市启用备用的供货地,并且每天都对供货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

  与此同时,全市中小学也再次停课。上述若干措施,也让北京市政府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北京在疫情期间还逢高考,市政府为此根据卫建委发布的要求,做出了严密的防疫计划,除了必要的消杀,考场安排人数还从30人降低到20人,比其他省市少10人。

  超强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和核酸检测能力,为北京在面对突发疫情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是北京市政府能够有条不紊和细致的开展防疫工作的底气。

  美国政府在7月16日,要求全美医院不再将疫情相关信息发送至疾控中心,并且将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些现有数据删除。

  而与之相对的是,北京迄今为止已经召开15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疫情严重的时候,一天甚至会召开两场发布会,目的就是让信息公开化,让北京疫情透明化。

  连美国人自己也感慨,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无疑是更成功的。

  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一篇报道中点赞中国应对疫情的措施,并感叹“北京控制(新冠)疫情的努力似乎已经取得了成功”。

  报道在开头中就指出,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过50万之际,中国并不会让第二波疫情有任何爆发的机会。↓↓↓

  与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放松防疫限制,感染率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在锁定病毒来源的第二天凌晨,就对新发地市场及其周边11个小区实施封闭管控,暂停人员出入。

  同时,政府方面每天为当地居民提供体温检测和报告,并提供食物和日常必需品。

  报道结尾,CNN记者卡尔弗感叹:“到目前为止,北京控制疫情的努力似乎已经取得了成功,这再次证明了封锁管控、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以及大范围检测的效果。”

  卡尔弗讲完,连线的CNN主播连连摇头,一脸不可思议。

  3

  内防扩散,转为外防输入

  复产复工“进行时”

  40天的时间里,北京的疫情就得到了控制。发往北京的快递逐渐恢复,单位全面复工,交通工具上的人流也慢慢增大,北京居民的生活终于变成原来的模样。

  经过33天的治疗,“西城大爷”唐先生终于可以出院了。唐先生对记者说,得知自己出院的消息是13日下午。“因为采集咽拭子双阴了,主任和我说双阴就能出院,转氨酶也基本正常了。”

  对于这次疫情的控制,唐先生说:“这次政府花了很大力气,出手神速。而且治疗精准、定位也精准。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迅速找到源头并加以控制。”

  唐先生也鼓励还在医院治疗的病友,一定会很快恢复。他说:“心态比治疗还要重要。一定要摆正心态,我相信你们会很快康复出院,加油!”

  7月4日,北京低风险区出京不再需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7月6日0时至24时,北京26天首次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

  7月11日,新发地疫情相关隔离人员陆续解除隔离。

  7月20日,北京中高风险地区清零。

  北京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向这次疫情大考交出了一份高分的答卷,这份高分答卷的背后:

  是“西城大爷”那样的群众对自我防范与就诊的注意、

  是身处北京的朋友耐住寂寞近一个月的自我隔离、

  是高温下为大家进行核酸检测医务人员的不辞辛苦、

  更重要的是北京政府采取的精准高效的疫情控制与处理……

  新发地疫情给北京原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步伐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迫在眉睫,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助力复工复产的指引:

  首先是推广“一米线”行动。在商场、超市等场所以及公共服务行业增设一米线标识,引导市民按照一米安全距离排队,

  其次是打造“零感染”办公环境,加强企事业单位公共环境通风消毒,落实保持距离、减少聚集、错时错峰上班、就餐等措施。

  再者是对农贸市场、工地、酒店、餐饮店、食品生产等重点业态场所进行仔细的防疫检查,在复工复产前及时发现问题和督促整改。

  16日我们又迎来了好消息。国家电影局发布通知: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在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熟悉的龙标要回来了。

  复工复产工作推进的前提是疫情的稳定,北京的疫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但精准防控仍旧不可松懈。

  因为全球疫情仍处于上升状态。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日16时00分,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到14562223例,累计死亡病例为604329例。

  7月16日,由北京市委书记、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蔡奇,主持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七十七次会议强调,要严格外防输入。加强机场、海关防疫工作,落实入境人员闭环转运、隔离观察等措施。开展冷冻冷藏肉品风险排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

  目前,北京防疫压力已由内防扩散,转变为了外防输入,这是疫情防控中一次巨大的阶段性胜利。

  另据国内外专家学者判断,新冠肺炎秋冬季还有再次流行的风险,因此,北京政府立即开始秋冬防疫准备的工作,可谓是一刻也没停歇。

  应对疫情,什么是好模式?

  美国在这次疫情中

  推出了多项防疫举措,

  各州未能上行下效,

  造成确诊人数一路走高。

  日本做得比美国好,

  但政策始终不能一以贯之,

  形成日本疫情波浪形的多次反复。

  己亥末、庚子春的中国,同样新冠突起、肺炎遏至。中国疫情爆发适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春运,中国的挑战要远远大于其他国家。

  北京,在这一个月中,从第一个病例的出现,到16小时内锁定源头;从疫情覆盖11个区县,到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

  真正做到了精准防控、有的放矢,成为全中国战“疫”图谱的一个缩影,形成了一套处理危机的“中国模式”。

  在武汉发生严重疫情的时候,政府第一时间出台政策,宣布所有新冠病人的所有费用由国家承担。一个美国朋友看到一系列新闻后,打来电话说,十分羡慕中国的朋友。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认为,中国强有力的举措既控制了疫情在中国境内扩散,也阻止了疫情向其他国家蔓延,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树立了新的标杆。

  各国囯情毕竟不同,采取哪种抗疫模式当然是非常值得商榷,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你是什么民族、什么国家制度,“以人为本”永远是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中国防疫模式所蕴含的“人本”思想,不止在新冠疫情中,更是成为人类解决各类问题的危机应对范本。

  李俊男、梁泽运

【编辑:朱延静】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