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80后”蒙古族牧民:打造草原深处的民族文化传承阵地

“80后”蒙古族牧民:打造草原深处的民族文化传承阵地

2020年09月11日 16:5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80后”蒙古族牧民:打造草原深处的民族文化传承阵地
    布仁巴雅尔向媒体记者讲解蒙古包制作技术。 邱春凤 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9月11日电 题:“80后”蒙古族牧民:打造草原深处的民族文化传承阵地

  作者 张玮 邱春凤

  “我要做一个由56根乌尼(椽子)构成的蒙古包,蒙古包的稳定性需要所有的乌尼同方向、齐用力,像极了56个民族如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11日,布仁巴雅尔对记者说起这个蒙古包制作的新创意时眼中有光、满心自豪。

  早秋时节,草原苍茫。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西乌珠尔苏木萨如拉塔拉嘎查境内,五六十个大小各异、功能不同的蒙古包犹如休憩的雁群散落在无边绿海中……这是布仁巴雅尔的蒙古包加工生产基地。

  刚被评为呼伦贝尔市蒙古包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的“80后”布仁巴雅尔告诉记者,他16岁开始学习蒙古包制作技艺,经常到牧点上帮牧民扎蒙古包,在游走于草原的过程中,他被祖辈传承下来游牧文化折服,便更加潜心研究蒙古包技艺和文化。

  2006年,布仁巴雅尔建立了自己的蒙古包生产厂,并不断提出新的思路与设想。

  记者了解到,布仁巴雅尔曾为《天骄·成吉思汗》大型实景演出定制蒙古包,为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还原当年的蒙古包,为央视春晚内蒙古分会场搭建蒙古包演播大厅,还创新制作“看得见星空”“望得见草原”的星空蒙古包、观景蒙古包、酒店式蒙古包等。

  布仁巴雅尔认为,时代在前进,蒙古包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进行创新和改进。

手把手教嘎查牧民扎蒙古包的技术。 邱春凤 摄
手把手教嘎查牧民扎蒙古包的技术。 邱春凤 摄

  “我设计的蒙古包最大直径可达30多米,产品远销北京、四川、辽宁等地,让蒙古族传统文化走出大草原。”布仁巴雅尔如是告诉记者。

  如今,布仁巴雅尔的蒙古包生产厂已逐步成为草原深处的民族文化传承阵地。

  走进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蒙古包传统技艺体验和讲解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蒙古包的制作生产企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传统、引领创新。在这里工作的牧民不仅要学习蒙古包制作技艺,还可以学习到其它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

  布仁巴雅尔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他利用自己的工厂在牧区开展党员群众党性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发扬,并带动牧民脱贫致富、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

  他的工厂也已发展为金骄蒙元文化传承党员群众教学体验基地、呼伦贝尔市重点的民族团结示范基地、特色民族文化体验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景演示基地,萨如拉塔拉嘎查的牧民们也跟着他过上了越来越富裕的生活……

  据了解,像布仁巴雅尔这样的党员中心户在陈巴尔虎旗共有138户。他们分散居住在草原深处,或成立合作社引领牧民脱贫致富,或联合驻地官兵守望着草原,或建立“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促牧民发展振兴。(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