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郑州拟收费治堵引发热议 网友质疑腐败增多

2008年09月25日 09:51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

  昨日本报报道了郑州拟用经济杠杆调节控制市区车流量的消息之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讨论,读者通过大河论坛与本报公布的邮箱畅所欲言,不少人对此表示理解,也有人提出质疑,还有人为解决交通拥堵出谋划策。

  理解:经济只是手段,治堵才是目的

  “早上上班堵,晚上下班堵,郑州交通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了。”署名“黄河鲤鱼”的读者在邮件中说,对警方拟采用方法,他认为有一定的可行性,外地都能实施,郑州为什么就不行?用经济杠杆调节控制市区交通拥堵也是一种手段。他说:“不管警方最终会不会采用这种办法,起码说明了郑州警方正在为解决问题积极努力。这种努力的态度比出台一种具体的办法更让人欣慰。”

  署名“河南奔宝”的读者在邮件中说,不同的路段按不同的标准收费,这符合市场规律;“入城费”对缓解郑州交通压力必将产生积极影响,但也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一面,应该慎重,最好能在重要节日时收取,并且限制其在花园路、经三路、金水路等易堵路段通行;至于拍卖车牌,有助于控制新车数量,但目前在全国还不成熟,还是“缓缓再说吧”。

  质疑:收费不能治本,还会影响声誉

  大河网网友“皓月当空”发帖说,从上海的经验看,收费解决不了交通拥堵问题,“如果收支再不透明,只能增加更多的腐败问题”。所收的费用能否全部用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如何让交费者知情?如何给市民一个明白的交代?都要有制度保证。

  一名在外地工作的郑州市民说,每个礼拜他都要开车从外地返回郑州,郑州人进郑州还要交钱,他感觉很不合理。

  一个在邮件中未署名的读者说,提高“收费标准”、“拍卖车牌”的办法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至于“入城费”,是既不符合开放城市的理念,也影响郑州的声誉。他说,“长期在郑州跑的不少车挂着外地车牌,收取外地进郑车辆的入城费,不如下工夫管管这些‘假外地车’。”

  还有读者提出,用经济手段控制的都是私家车和非公有制企业车辆,“公车都是公家出钱,谁会心疼呢?解决拥堵问题,必须控制公车数量”。

  建议:挖掘现有资源,建设城区快速路

  不少读者认为,不能一味强调经济杠杆调节,应该在现有资源上挖潜力,加快公交与地铁等公共交通基础建设,降低票价,划定公交单行道,都是很好的措施。“乘坐公交又快又省钱,谁还自己开车?”该读者还提出,应改养路费为燃油税,这样,想省钱就必须少开车。

  网友“哈哈客”认为除了发展公共交通、控制公车私用、治理特权车等措施之外,科学调整信号灯设置也很必要,“主要路段交通信号设置不合理,经常发生绿灯通行后下一路口红灯的情况,如金水路自东向西(未来路口、东明路口、经二路口、经三路口)、经三路自南向北等,严重影响了通行速度”。

  还有读者建议在郑州主干道建两条十字交叉的快速路和一条环城快速路。一条快速路贯穿紫荆山-花园路,全道路封闭,交叉道路建桥,或者建二层高架桥;另一条将“四桥一路”二层自河医立交桥处向西延伸,连接到西环上。东环、西环、南环、北环建成快速路。

  表态: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尊重民意

  昨天下午,记者将读者与网友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郑州市交警支队。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贾伟表示,警方欢迎大家讨论,抱着解决郑州交通拥堵的态度,多提中肯的意见,警方在做决策时,会充分尊重民意。

  目前,经济杠杆调节市区车流量作为解决交通难题的一种方法,警方只是初步认可,如果正式实施还要举行专家与市民论证会,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听取社会的声音。“一项涉及民生、民情的措施,从提出到实施有很长的路要走,警方会很慎重。”贾伟说。(大河报 记者乔伟辉)

编辑:王赛特】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