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冬为何不见雪?专家:不是气象干预"后遗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北京今冬为何不见雪?专家:不是气象干预"后遗症"
2009年02月03日 13:54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去年12月10日城区只见了点“毛毛雪” 北京人只能在人造雪场上寻找、享受“雪”的乐趣。 白继开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天下午3时,北京市气象局会商室,各式各样的云图、数据在大屏幕不断切换,几名分析师一一走上台前,讲述自己的预测观点。入冬以来,除了2008年12月在远郊区的两次小范围降雪,北京地区几乎片雪未降,这让2009年春节少了一道风景,也让期待白雪皑皑一幕出现的人们添了几许失望。

  明天就是立春,再过几天便是元宵佳节,会不会有一场“及时雪”降临北京?北京今冬为何迟迟难降雪?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气象局的首席预报员孙继松,释疑解惑关于雪的那些猜想。

  西北气流唱“独角戏”

  致使一冬无雪

  多云转晴——北京的上空依然平静。据北京市气象台的预报显示,本周天气将以晴到多云为主,最高气温将冲到10摄氏度。明天就立春了,而自去年10月24日以来的100多天内,仅仅在北部的延庆与东北部的平谷出现了两次降雪——2008年12月10日和23日。而北京城区内,至今仍没有出现有效降雪,仅仅在去年12月10日出现零星雪花,但转瞬即逝,降水量只有0.1毫米。

  “今年的情况很罕见,但也很正常。”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表示,从历史来看,北京市的冬季降水量一直不大,12月至第二年2月的降水量通常约10毫米,因此冬季没有降水的情况也不能说不正常。追溯历史,上一次出现几乎没有降水的冬季是1970年。不过今年冬季从2008年10月24日开始,城区内便没有出现过降水的情况,确实可说非常罕见。

  孙继松手中的一份报告,显示着缺水的情况并非只发生在北京一地,今年冬天,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均出现了干旱的情况,有媒体报道,目前旱情发生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基本上属于多年少见。

  “应该说不下雪与暖冬没有直接的联系。”会商室中的计算机显示,近两天北京市部分城区的日最高温度已经超过10摄氏度。不过孙继松表示,除了冷空气外,降雪的形成必须有水汽输送和适当的地面温度,几个因素缺一不可,而今年冬季无雪,其主要原因还是缺水——水汽输送出现了“断档”。

  孙继松介绍,从北京的角度来说,水汽主要来源于两条渠道。一条是由西南暖湿气流从长江以南带来的水汽,尤其带来的降雪,往往具有雪量较大、降雪时间长的特点,也经常成为北京地区降雪的“主力”因素;而另一条水汽来源,则是由偏东风气流从渤海、黄海等地区带来的水汽,不过由于其通道输送长度比较短,其降雪特征为雪量小。

  去年12月至今,先后有4次寒潮天气横扫本市,但都是以大风降温为主。“今年冬季北京主要盛行的是西北风,这就不利于这两股水汽的输送。而偶尔通过大气环流变化形成的东风或西南风,今年也基本没有形成,所以水汽输送基本上就断掉了。”孙继松表示,赤壁式的“风云突变”本就少得可怜,今年冬季一次都没有碰到,可说是“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调查

  释疑

  关于“不下雪”的四个猜想

  猜想1

  正月十五

  下雪有戏吗?

  大年初六,门头沟某家滑雪场里,李蒙与几个朋友滑得起劲,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滑雪场边的山都是光秃秃一片,“想照张雪景都不行,滑道外面一点雪都没有,一看就是人工的。”

  在不少老百姓的观念里,下雪与过年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少了雪花,年味也变淡了不少,无雪的冬天,能否在元宵节弥补一下大家的遗憾?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表示,这样的愿望恐怕也很难实现,从目前的资料情况分析看,未来十天左右,也就是元宵节期间下雪的可能性很小。

  “但我们也不能说一点希望都没有。”孙继松表示,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很快,也有可能出现变化,但从整个环流背景来看,南方的水汽很难到达北京。而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有可能会出现少量的降水,“但降雪想要来到北京,恐怕还很难实现。”

  猜想2

  气象干预的

  “后遗症”?

  “奥运开幕式打了一千多发火箭消雨,不会把一年的雨都消掉了吧?”部分网友质疑,大规模的人工干预天气,是否会对整体气候产生“后遗症”。对于这样的疑问,孙继松表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所能做的干预作用极其微小,不可能对长期的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实际上每次下雨,我们基本都会进行增雨操作。”孙继松介绍,由于北方地区长期干旱,基本上一年四季每次降水过程,相关部门都会进行增雨作业,而降雪过程也不例外,如果有雪,也会采取人工“增雪”措施。据媒体报道,2月1日至2月2日,河南省洛阳市人工影响天气部门便抓住弱冷空气过境的时机,成功实施了人工增雨,“不过要天上有水,我们才有办法让它尽可能降到地面。”

  猜想3

  三峡工程是极端天气

  源头?

  重庆干旱、南方冰雨雪、无雪之冬……近几年,“极端天气”这个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面前,而这些极端天气出现的时间与三峡大坝建成时间的巧合,也让不少人怀疑三峡大坝才是极端天气的源头。

  “三峡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但从科学的角度讲,三峡导致极端天气的说法没有根据。”气候变化往往涉及方圆几千公里的区域,而与这样的气候背景相比,孙继松形容三峡只能算是一个小“水坑”,而多出这样一个“水坑”,也很难对整体气候有任何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气候学家认为全球变暖,会造成极端天气的增加。”随着全球性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正在增加,不过全球性变暖如何影响极端天气的出现,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什么,目前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猜想4

  北京今夏

  会不会大旱?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大寒小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一句句具有诗意的民间谚语背后,是否暗藏着科学道理?

  “民间谚语更类似于统计学的归纳,有一些有一定的道理,”孙继松表示,民间谚语中的预测并不一定正确,冬季干旱并不意味着夏季会持续干旱。“某一天的天气与几个月后某一天的天气,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过缺少降雪,将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越冬作物的生长,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说,冬季不下雪,确实会对农业产生一定影响。”无雪之冬除了少些年味外,缺雪也会引起不少问题的发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表示,降水量少将使人居环境更加恶劣,并且严重制约社会生产。“尽管冬季变暖能够缩短供暖的时间和减少相关的支出,但是其弊还是大于其利。”

  调查提醒

  天干雪少小心感冒

  春节期间,在社区医院工作的贺大夫反而繁忙了许多,由于空气干燥,突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春节期间突然增多,每天医院都要接待几十个来打吊瓶的患者,而各大三甲医院更是门庭若市。专家表示,由于空气湿度小,一些病毒易于繁殖,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北京儿童医院春节期间,平均每天有近5000人次的患儿前来就诊。节后首个正常门诊日,门诊病人仅上午就诊患者就超过4000人次。其中,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最多。

  “老不下雪,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北京朝阳医院的医生表示,由于空气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咙燥痒等现象。而当空气湿度低于40%时,鼻子和肺的呼吸道黏膜就会脱水,弹性降低,使得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

  而由于流感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繁殖速度加快,附着在浮尘上存活,会加速感冒的传播,而由于“湿沉降”不能顺利进行,也会使得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容易引发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预防疾病的方式已是老生常谈,不过很多人总是不注意。”专家表示,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湿度,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同时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地区,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出门最好戴上口罩。(记者 吴楠)

【编辑:朱鹏英
    更多社会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