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清明访映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通讯:清明访映秀
2009年04月04日 2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4日,汶川特大地震后首个清明节,在震中映秀,当地政府举行了万人公祭活动。图为在映秀镇渔子溪村山坡上的“汶川‘五.一二’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牌坊处,武警某队官兵默哀沉痛悼念遇难同胞。 中新社发 霍潺 摄


 

    4月4日,震后首个清明节,映秀小学六年级马红秀和伙伴一早来到位于映秀镇渔子溪村山坡上的“汶川‘五.一二’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为地震中遇难的同学张婉婷送去悼念和祝福。 中新社发 霍潺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映秀四月四日电 题:清明访映秀

  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借参与“驻闽外宣媒体赴四川彭州采访团”之机,本社记者专程赴“五一二大地震”震中映秀镇参访。

  上午八时车从彭州市出发,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上,车行顺畅。沿路两边随处可见坍塌的山体留下了大地震永恒的印记。但目之所及新建的房屋、重新开业的饭馆商店,让人感受到灾区人民家园重建的快速。

  随着由施工车辆、从四面八方前往祭奠的自驾车等组成的川流不息的车流抵达映秀镇区时,那里已聚集了巨大的人流。

  在四十三名学生、两名教师遇难的漩口中学废墟前,人们静静有序地在《汶川记忆》的展览前回首抗震救灾的震撼历程。

  镇区渔子溪村的一片山坡上,鲜艳的油菜花掩映着“五一二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这里长眠着数千名地震死难者。一块块规格不一的墓碑上镌刻着他们的名字,有丈夫为爱妻、妻子为丈夫、父母为子女、兄弟姐妹之间所立,也有单位为员工所立,墓碑上镌刻着的是死者生前的一张张笑脸。

  白菊花、黄菊花铺满了整个墓园,一拨又一拨的人群来到公墓祭奠凭吊,他们中除了亲属外,还有素不相识各行各业的人,更有曾经参与救灾的解放军、武警的官兵。

  正在此间援建的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列队敬献了花圈;阿坝州电力公司的职工为二十几位同事深深地鞠躬;有十位亲人长眠于此的杨云春先生带着一双儿女前来上香;一位曾领兵在映秀救灾的解放军上校在墓前伫立默哀……

  来也默默,走也默默,除了无尽的哀思外,可告慰遇难者的是生者的坚强和灾区重建家园的脚步声。

  公墓所在的映秀镇渔子溪村因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震不跨的战斗保垒”。如今,在重建家园的又一场战斗中,该村的领头人蒋永福先生在他震后临时搭成的“农家乐”小茶室里,用震后才学会的电脑操作技术,向记者展现了一幅美丽图景。

  这个二百七十户人家只有两户房屋没有倒塌的村庄,刚于四月三日下午按科学规划划定了二百六十八户房屋重建的桩线。按规划,这里除遇难者公墓外,还将建设地震纪念馆、观景台等旅游设施,将村子建成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村庄。“可以预见,这里将成为全国仍至全世界的游客纷至沓来的地方,现在村里在做好重建的同时,正着手提高村民的素质,以适应旅游热的需要”。言语间透出了地震震中灾区灾民的自信。

  清明节的映秀镇,有哀思,更有希望。(完)

【编辑:宋方灿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