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爱骗大龄未婚女 受害女子多有积蓄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中年男子爱骗大龄未婚女 受害女子多有积蓄
2010年03月31日 15:57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以征婚交友为幌子的诈骗屡屡得手。较高的社会地位、殷实的家境、不菲的收入……只要扣上这些耀眼的光环,乌鸦也变成了凤凰。朝阳法院的一组调研数据显示,此类情感诈骗案,案犯多为30岁至40岁的中年男性,而受害者集中在25岁至35岁之间的大龄未婚女子。

  案例 38岁男子狂骗5大龄女

  黄某案发时38岁,在北京注册过一个网络公司,但没有实质的经营行为。他对人宣称自己是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又读哲学研究生。自己从小被哈尔滨的一个高干家庭收养,毕业后到中宣部工作,后停薪留职与《中国贸易报》报社合作创办传媒公司,经营两家大公司。

  在为自己虚构了“耀人”光环后,黄某从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分别与五名大龄女假装谈恋爱。在恋爱过程中,黄某虚构各种需要资金的理由,比如公司扩大规模、争取新项目需要资金等等,先后骗得50余万元。

  得到钱后,黄某见对方再无油水可榨,便逐步疏远,直至不再联系。而被骗的几名女子大多是北京人,都在三十几岁年纪。

  黄某因犯有诈骗罪已被朝阳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

  案例 46岁男骗31岁女老板

  46岁的被告人王某是北京人,拥有大学文化。在此类骗财骗色案中,王某已算是少有的高学历者。2007年2月,王某在一交友俱乐部内与被害人谢女士相识。谢女士,31岁,曾经留学美国,是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板。

  王某向谢女士谎称自己是新加坡人,是某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还从事房地产投资生意,谢女士甚为满意。于是几天后,双方相约见面并确立恋爱关系。同年8月2日至7日,王某在朝阳区一小区内,谎称自己被绑架,冒充绑架人多次给谢女士发短信,向谢女士索要赎金人民币10万元。

  后因谢女士报案,王某诈骗未逞,被朝阳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现象1 中年男子多骗大龄未婚女

  朝阳区人民法院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该院共审结以征婚交友为名的诈骗案21起。在该类案件中,被告人以中年男性居多,受害人则以大龄未婚女性居多。

  数据显示,21起案件中共涉及21名被告人,其中30岁至40岁的中年男性17人,占全部犯罪人数的81%。

  21起案件中涉及的被害人达65人,其中25岁至35岁之间的大龄未婚女性42人,约占受害人数的65%。

  上述数据意味着,30岁至40岁间的中年男子最易成为“情感诈骗”的实施者,而25岁至35岁之间的大龄未婚女子最易上当受骗。

  现象2 男子相貌平平 女子多有积蓄

  朝阳法院去年审理的这21起案件中,21名男性被告人大多长相平平,文化水平不高。而上当受骗的65名女子则白领居多,包括教师、企业老板、“富二代”女青年、在校大学生等,大多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记者了解到,情感诈骗案中,男子多以骗财为主要目的,附带着占了被害女性不少“便宜”。也有个别案例是以骗色为目的,但俩人生活上的花销跑不了是由女方来负担。

  现象3 网络成为情感诈骗主要媒介

  去年朝阳法院审理的21起案件中,有16起是通过网络进行诈骗的。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犯罪分子能以“一对多”的方式同时实施诈骗且不易被发现,因此成为情感诈骗的主要媒介。

  探究 为什么大龄女上了中年男骗子的当?

  朝阳法院的调研分析认为,中年男性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善于左右逢源。而大龄未婚女性感情脆弱,加上经济条件较好,极易成为犯罪分子物色的目标。

  记者从相关案例上发现,大龄未婚女性受害者自身条件都不差。由于在社会上工作了一些年头,这些女性均积累起了一定的财富,因此在择偶问题上,考虑得更为现实。

  这类女性在择偶时,更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家庭出身等现实条件。然而,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现实中,她们被她们眼中的“成功男士”选中的几率却不高。因此,一旦碰上一个条件优秀、又中意自己的“成功男子”,她们便不经意间掉下陷阱。

  法官告诉记者,在这类诈骗案中,有很多人认识没几天就发生了性关系并开始同居,这恰恰表现出受害女性对感情的关注太少了。

  提示 别轻信富男征婚广告

  朝阳法院认为,情感诈骗屡屡得逞的原因不仅在于犯罪分子善于伪装,同时也在于被害人缺乏判断。因此法院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大对此类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

  对于那些欺骗多人,犯罪数额巨大,作案时间长,对被害人的身心造成严重侵害或具有其他严重、恶劣情节的案件要从严、从重打击,在量刑时酌予从重处罚。

  第二,加强对婚介和网络的监管。

  民政、公安部门应加大对婚介机构和交友类网站的监管,对非法交友网站或资信欠佳的婚介机构应及时取缔和处罚。婚介机构和网站亦应加大审核力度,要求征婚交友人员提供真实的婚姻状况、年龄、职业等信息并加以核实。

  第三,加强宣传,提高征婚交友群体的法律意识,这是预防此类诈骗案件频发最有效的手段。

  勿轻信“美女交友”、“富男征婚”等虚假征婚交友广告,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理性对待,防止上当受骗;在受到侵害后,及时报案。 本报记者 张蕾

  通讯员 崔光同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