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吸毒女面对面:吸毒与卖淫几乎就是孪生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与吸毒女面对面:吸毒与卖淫几乎就是孪生子
2010年05月18日 09:37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毒瘾没来的时候,内心不断感到羞耻,常常后悔得自己躲起来痛哭一场;可是毒瘾一来,就顾不得什么尊严了,只要有途径能够拿到钱,在第一时间把钱变成毒品,什么事都可以做。” ———吸毒女自述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称“吸毒女”。

  她们本该拥有花样的年华,却被罂粟花毁掉美丽的人生。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浙江省莫干山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聆听她们发自内心的声音。

  好奇心让花季少女迷上“溜冰”

  小曼今年19岁,面容清秀,笑起来嘴角一弯,带出这个年纪未消的稚气。

  “职高一毕业我就来到杭州一家公司打工,不久就认识了男朋友小正。”小曼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杭州,她一个亲戚都没有,男朋友就成了她最信任和依赖的人,“他带我去各种酒吧、迪吧、网吧,和他在一起既刺激又好玩”。

  有一天,在一间酒吧里,小正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里面包有暗橘黄色的圆形药片,问她想不想和他一起“溜冰”。

  “所谓的‘溜冰’其实是吸冰毒。”小曼说,现在,“溜冰”是年轻人当中最时尚的一件玩意。

  起先,小曼还是持迟疑态度。可是,几次看到小正吸了之后,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活力无限,她不禁动了心。

  2009年4月,小曼在小正的怂恿和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下,第一次“溜冰”。几次下来,小曼已经沉醉其中。“每次吸完后,头脑和思维都特别兴奋,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

  戒毒所的民警小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几年,来戒毒所戒毒的年轻女孩越来越多,已经出现90后了。

  “好奇是很多年轻人吸毒的一个重要因素。”小蒋说,特别是当下,“冰毒”、“摇头丸”等一些以破坏中枢神经为主、依附性不强的毒品出现后,很多人误认为它们不是毒品,当周围的朋友圈里有人“溜冰”、“磕丸”时,很多年轻人就将这些行为当成了时尚。

  来到戒毒所后,经过民警们的教育,小曼了解到了“冰毒”的危害性。“幸好被发现得早,赌瘾不深,不然这辈子可就完了。”说到这里,小曼自己都有些后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空虚、巨大的工作压力,都成为人们需要发泄的理由,而毒品也变成了逃避现实世界的一个出气口。

  “不管什么理由,归根结底还是对毒品危害性认识不够。”浙江省莫干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政委黄劲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黄劲说,毒品能够破坏人的生理机能,危害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容易造成艾滋病传播,导致高死亡率,毁灭家庭、贻害后代、危害社会,“罂粟花固然美艳,但吸食的却是人的生命”。

  吸毒与卖淫几乎就是孪生子

  “毒品不但毁掉了吸毒者个人,更重要的是,它也是社会的一颗毒瘤。”黄劲告诉记者,很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为了得到毒品,往往丧失道德、泯灭良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对于女性吸毒者而言,吸毒往往与卖淫结伴相随”。

  小林皮肤暗淡,颧骨高耸,1.65米的个子走起路来裤腿直晃荡。从她五官的轮廓中可以看出,她曾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

  “我现在还胖了10多斤呢,刚进来的时候,只有35公斤。”

  小林冲记者笑笑,讲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16岁时,小林因为好奇染上了毒瘾,亲人朋友几经劝阻,还是没有让她将毒品放下。小林回忆说,有一次,她被母亲哭着求回家,被家人锁在屋子里。可不到一个月,毒瘾难抵的她还是趁着空隙逃了出来,从此与亲人断绝联系。

  离开了家,小林一下子断了收入来源。为了满足毒瘾,她四处漂泊,拼命赚钱,可这些血汗钱对于她的巨额毒资来说,只是一个零头。终于在一天夜里,小林走进了路边的一家足浴店。

  那段日子对于小林来说就如同一场噩梦。“毒瘾没来的时候,内心不断感到羞耻,常常后悔得自己躲起来痛哭一场;可是毒瘾一来,就顾不得什么尊严了,只要有途径能够拿到钱,在第一时间把钱变成毒品,什么事都可以做。”小林捋起袖子,手臂上一片密密麻麻的伤口令人触目惊心。她告诉记者,由于注射过于频繁,手臂很多地方都开始溃烂,这些是现在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后来,在警方的一次突击检查中,小林所在的足浴店被一举查获。随后,小林和其他几个姐妹因为吸毒,被送到了这里,而在进所后的体检中,小林又被查出得了性病。现在,她正在一边戒毒,一边接受治疗。

  “来到所里后,妈妈来看过我一次。”小林说,多年未见的妈妈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永远都是妈妈的女儿,好好戒毒,妈妈等你回来”。

  “出去后,回家开个小店,好好孝顺爸爸妈妈,这些年亏欠他们的实在太多了。”说到这里,小林的眼圈又红了。

  遭遇情感挫折走上复吸路

  “妹妹,不要为打翻的奶瓶而哭泣,美好的明天在等你”、“老婆,宝宝今天又考了100分,安心戒毒,我们等你回来”……在每个戒毒人员的床头,记者都看到这样写满期待的亲情卡。

  “这是我们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同行的戒毒所黄大队长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对这些女性吸毒者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治疗时,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外,针对女性情感丰富这一特点,利用亲情的巨大召唤力,激发她们的戒毒斗志,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但是,情感丰富也是一柄双刃剑。”黄大队长告诉记者,目前在所里进行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者中,有173名属“多进宫”,“很多人离开戒毒所时,毒瘾已经除去,之后几年里也没有复吸,但是时间长了,一旦发生什么意外变故,尤其是情感挫折,往往又会走上复吸的道路”。

  家在温州市的小红第一次在莫干山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见到黄大队长时,是13年前,那时她只有20岁,黄大队长也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民警,是她所在的戒毒小组的负责人。

  13年后,两人都已身为人母,再度在此地相逢,小红不免有些尴尬。

  “从上次戒毒后,我曾有过很长时间没碰毒品了。”小红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上次戒毒后,她经过几年的打拼,自己开了个店,5年前,她结了婚,后来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可谁曾想,两年前,丈夫有了外遇离她而去,原本幸福的婚姻生活就此结束,心中的委屈愤恨难排解,于是,她又一次拿起了毒品……

  小红这次是被医护人员用担架抬进来的,在从温州过来的路上,她为了逃脱,从宾馆的窗户上跳下,摔断了腿。

  “女儿只有3岁,丈夫离开后,女儿是我唯一的支柱,想到又要和女儿分开这么长时间,我真的崩溃了。”小红说,刚到戒毒所时,她情绪很消极,不服从管理,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与人吵架。

  黄大队长多次找到小红,与她谈心:“我知道你很想女儿,但想女儿绝不应该是你这样一种做法,积极戒毒,争取早日和女儿团聚才是硬道理。我们都已是做母亲的人了,应该比当年更成熟了。”

  同时,所里的民警还专门从小红母亲那里要来了她女儿的照片和视频。当小红看到女儿在荧幕里比划着爱心,稚嫩地对她说“妈妈我爱你”的时候,她的眼泪“哗”的一下流了出来。

  此后,小红就变了一个人,经过一年的积极表现,不久前,经民主选举,她当上了戒毒所纪律自管会主任。

  一年多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再有几个月,小红就要回家与女儿团聚了。在一次活动中,黄大队长亲自给她敬了一杯酒,对她说:“我希望再也不要在这个地方见到你了。”小红笑着说:“放心吧,再也不会了。”法制日报记者 马岳君 陈东升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