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以刀代笔 游刃薄卵:蛋雕艺人的“方寸匠心”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0日 19: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夏日的青荷,奔腾的骏马,灵动的萌宠,您能想象吗?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都是在一个个薄薄的蛋壳上雕刻出来的。近日,记者在北京前门的一个工作室中,见到了老北京蛋雕民间艺人杨晓康。已从事蛋雕事业二十多年的她,为记者现场展示了蛋壳走刀的技艺。

  【同期】蛋雕民间艺人 杨晓康

  刻的过程当中,是一只手在给力量,一只手实际在迎合我这个右手给力量的同时,实际是有一部分多余的力量是要泄掉的,所以这样在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保证刻刀要稳,蛋壳是在刻刀下随时在转动的。一条线,这一条线要反复地进行雕琢,不是说我这一条线用刻刀,我刻这一遍就能刻成的。一条线有可能要刻上三十刀、五十刀,我这一条线,我才能刻到,我比较满意的深浅、圆润度、润滑,都够了。

  【解说】杨晓康说,蛋雕技艺繁复,包括选蛋、构思、布局、雕刻、修整、装裱几个过程。仅准备工作就持续半年。在蛋壳一端打孔,取出蛋液,清洗后阴干半年,之后再按照颜色和大小保存。雕刻前,用铅笔把设计图画在蛋壳上。再用刀轻刻出轮廓,根据图样明暗决定雕刻深浅。完成后,加上底座和玻璃罩,一件作品就完成了。杨晓康认为,一件好的蛋雕作品,光影、线条甚至明暗都能在鸡蛋壳上完美体现,这无疑需要艺术家年复一年的尝试和练习。在杨晓康看来,二十多年的坚持,很大程度上源于年少时的一份初心。

  【同期】蛋雕民间艺人 杨晓康

  最最开始自己喜欢用那种削铅笔刀,去刻剪纸,如果说你夹在书里面你看不到,贴在这个玻璃上,很快它就坏了,所以这样的话,等于就是想,把这个东西,我怎么能让它站起来,而且能长时间保存下来。无意当中拿起了一个很宝贵的那么一个鸡蛋壳,然后拿水粉在上头画了,画了一个剪纸,觉得相当不错,最起码我这蛋壳我能够让它站起来了。

  【解说】随着经验的积累,无论是注重力度的阴阳刻雕法,还是讲究层次感的浮雕和镂空技法,不论是普通的鸡蛋,还是特殊材质的鸵鸟蛋,杨晓康都能掌控地游刃有余。在她眼中,一件好的作品,技术手法和形式是次要的,表现的内容和精神内涵才是关键。

  【同期】蛋雕民间艺人 杨晓康

  那么丝绸之路咱们大家都知道,从哪儿开始,实际是从西安,从陕西开始,那么这是陕西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是大雁塔。然后中间是这个张骞出使西域的这一个人物形象,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体现的是郑和下西洋,七次下西洋,所以这样把郑和下西洋的这郑和给体现出来,然后包括他的船队。

  【解说】为了设计出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业余时间,除了练习雕刻技艺,杨晓康还特别关注社会热点、研究历史典籍。一颗小小的蛋雕,寄托的是一份对初心的坚守,也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范思忆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