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换手法 “敢死队”大本营嬗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游资换手法 “敢死队”大本营嬗变

2010年07月08日 09:1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即使江湖名气仍在,近日却少见曾经辉煌的知名敢死队身影。是折翼还是蛰伏,是转型还是隐退?曾经的大本营国泰君安江苏路、东方宝庆路、宁波解放南路都踏上转型之路,而曾经的几位灵魂人物或转私募、或改风格、或蛰伏,也在寻找各自的生存之道。

  敢死队蛰伏

  “今年的短线客的操作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极短线转向了中长线。”东方证券上海肇嘉浜路营业部经理莫海梁表示。该营业部的前身为东方证券宝庆路营业部,几年前就曾屡屡登上交易龙虎榜而被视为游资风向标,在去年5月份搬迁至上海肇嘉浜路后,这家营业部仍旧是东方证券经纪业务系统内的老大。

  “各个阶段的盈利模式各不相同。”外界所认为的短线投资客的视野已经从过去专挑小盘股扩大到大盘股。这家营业部有关人士介绍,今年游资操作少了,手法转变了,也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莫海梁强调,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新的市场工具出现后,原来的游资手法也面临一些问题。市场结构在改变,老的操作手法盈利空间减小。“我们原来的客户也有参与股指期货的,但赚钱效应不明显。他们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这期间我们介绍做一些程序化的套利交易。”

  国泰君安江苏路营业部也曾是游资的大本营,该营业部2003年到2005年就声名鹊起,并逐渐聚集了市场上最为著名的三大短线客,其中包括号称涨停板敢死队的“祖师爷”。“投资者在成长,市场也在变化,他们的操作和盈利模式都有所改变。”该营业部的老总江伟坦言。

  江苏路营业部不仅仅是国泰君安系统内最为优秀的营业部,而且被业内戏称制造亿万富翁的基地,即便是客户数量并不惊人,个人拥有资产在几十亿的客户却并不鲜见。近年来这些客户的发展并非沿着单一的轨迹。江伟介绍,他们虽不是天天到营业部,但是和投资经理以及分析师的交流很多,有着自己的投资思路和方式,目前不少实力雄厚的已经发展成为私募机构,并且通过信托的方式发行了自己的产品,成名于江苏路营业部的个人投资者张建斌所掌管的江苏瑞华即是其中翘楚。无独有偶,曾经在东方证券栖身的敢死队成员徐翔如今也创办了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发行了泽熙瑞金1号,据称成绩斐然。

  转型私募,或许是敢死队这一职业投资者发展至今最为成功的路径。但曾经的敢死队成员,生存之道并不限于此。一些与游资接触较多的营业部经理表示,还有一部分人是将资金转向了其他行业,例如成为产业资本。一方面是今年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寥寥,一方面是这些人在资金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希望有风险更小的资金投向。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在年龄渐长后,渐渐退出了需要高度消耗精力体力的短线操作手法,更青睐一些长线的无风险收益了。

  营业部转身

  “熊市要靠基础客户,牛市靠活跃客户。”虽然游资集中营的称号曾给这些知名营业部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今年股市的变化使得这些风向标一般的营业部都在寻思转型之路。

  “知名的龙虎榜营业部都是风水轮流转的。”一位券商经纪业务部老总表示,过分依赖超级大户的结果是,一旦这个客户转移或者不做了,这家营业部也就销声匿迹了。这种情况在宁波、杭州、广州等地都很常见,有的一家营业部上下都为一个交易活跃的短线客服务,一旦这个客户被挖走了,营业部生存都成问题。而有的是营业部老总跳槽了,客户也跟着转投别家了。“竞争激烈,这两年的热门营业部变化很快。近期上榜的一些游资活跃的营业部和以前已经不同,短线资金在操作手法和投资思路上也并非一脉相承。”

  “当前营业部的竞争状态完全改变了,已经进入到拼素质、拼服务、拼咨询品牌的时代。”东方肇嘉浜路营业部老总莫海梁认为,客户数决定营业部的未来。在他看来,过去单靠一两个超级大户营业部就能生存的时代已经很难为继,并且风险很大。所以他更愿意发展更多的百万级别的客户,而不只是有几个超级大户。客户在变化,营业部的盈利模式也在改变。

  “我们的策略是打造营销咨询团队,并且在员工化的管理体制下,开发自己的营销模式。”肇嘉浜路营业部去年就启动了营销队伍建设的工作。“未来营业部是金融产品的销售网点,是客户的财富管理者,所以我们在创新业务上很重视。”

  “我们应当是以研发能力为推动型的。”江伟表示,这几年国泰君安江苏路营业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初期以游资集聚地出名,那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阶段,但后来机构投资者发展也促使其转型。2002年切入企业年金业务,2005年开始阳光私募的合作模式,今年又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衍生品交易上领先一步。在江伟看来,业务前瞻性的把握非常重要,从过去游资时代的几十亿资产成长到如今几百亿资产的大型营业部,变革是唯一不变的定律。 (记者 朱茵 )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