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湘财证券:反弹节奏或为“进二退一”

2012年07月20日 11: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本周股指在创出2141点及2138点阶段新低之后均出现企稳反弹,短期来看,即便反弹不能就此深入展开,但大幅下跌的风险已极为有限。从周初的百股跌停潮到昨日的大面积涨停潮,市场情绪极度不稳定,我们倾向于认为股指已进入了本轮调整的末段,接下来“进二退一”或成为指数的主要运行节奏

  经济见底信号愈发明显

  尽管上半年经济下滑已成为市场共识,但在细分数据中我们依然能看到经济层面隐现的企稳信号。在从管理层重申加强铁路、基建、公路运输建设的背景下,预计投资又将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

  事实上,上半年经济数据体现出的增长态势与管理层的目标值无限接近。首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增速开始回升,这意味着随着新开工项目投资的逐步启动,未来新开工项目的启动将为投资增速的回升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其次,基础设施投资也推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回升。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为8.3%,较前5个月回升3.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大幅反弹也是推动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回升的主要动力。再次,从消费端来看,耐用消费品增速领先于必需消费品增速回升。房地产销售面积的环比回升是带动耐用消费品回升的主要驱动因素,目前随着房地产销售环比的改善,耐用消费品增速的回升势头仍有望保持。在这些积极信号逐步显现的状态下,经济见底回升将是大概率事件。

  从货币调控角度分析,连续降息后,再度降准的预期日趋强烈。7月17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虽然与当日到期的1550亿元逆回购规模相差甚远,但周四央行再次启动800亿逆回购。寄予再度降准缓解流动性的预期虽然还未兑现,但信贷与货币增速仍透露出了积极信号。6月份信贷持续放量,中长期信贷维持在1600亿左右。此外,代表交易需求的M1增速也有企稳迹象,资金价格的进一步回落,投资的内生性或逐步增强。

  业绩地雷频现引发杀跌潮

  在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最近开始公布的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频频出现“地雷阵”。通胀和资产价格水平快速下行,当前名义GDP增速的下滑程度要显著快于实际GDP增速的下滑。截至7月16日,沪深两市A、B股共计有760只个股公布了2012年中期业绩预告或快报。其中,388只个股业绩预告中值或者快报净利润较2011年同期出现下降,占比超过五成。而目前已有13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修正预告,业绩向下修正的占比多达八成,由业绩引发的股指下挫无疑是目前最大的隐患。我们不妨逆向思维考虑,业绩地雷的涌现或许对股指的企稳也起到了扫清障碍的作用。

  从业绩地雷所涉行业来看,光伏产业、汽车零配件行业、石化行业的中下游产业、建材行业等成为业绩“地雷”的重灾区。从近期盘面表现分析,业绩增长确定的地产、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强势品种出现补跌,而业绩预亏的周期性行业相反止跌企稳,以汽车、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周期品种出现小幅盈利。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白马股还是绩差股,在业绩地雷杀跌氛围的影响下,都很难独善其身。

  股指运行节奏或进二退一

  除了中报地雷阵外,扩容压力也是制约股指上行的一大症结。数据统计,截至7月18日,今年沪深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合计约6568.09亿元。而企业债(包括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债等在内)发行一举超过增发融资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再融资主力。此外,两市分别有71家公司和4家公司实施了增发(包括非公开增发和公开增发)和配股,其再融资金额分别达1587.1786亿元和101.3100亿元。庞大的融资数据对目前积弱难返的市场无疑也压力重重。

  回归市场本身而言,近期周期股虽有表现,但缺乏业绩支撑及资金的入场,短期上涨更偏向于技术性超跌反弹的性质。目前来看,热点的轮动,主要还是场内资金换仓所为,未来增量资金的进场情况仍将对股指构成较大影响。短期而言,股指反弹或进二退一,不排除震荡筑底的过程会有反复。  □湘财证券 王玲

【编辑:王安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