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年关将至 上市公司售资产“求生”已成惯例

2012年12月06日 15:3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正如所罗门王所言:“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绝无新事。”近期频繁涌现的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现象同样绝非新事,对于主营不济的上市公司来说,在年关将至之际出售资产弥补主营业绩已成惯例,其目的大致可分三类:扮靓业绩、避免“戴帽”、保壳求生。

  扮靓业绩

  年关将近之时,日子不好过的上市公司若想增厚业绩,通常只能在主营之外做文章。于是,转让效益不佳的子公司、出让固定资产或参股公司股权等方法便成为惯用招数。河北宣工、比亚迪等就是此类公司的代表。

  河北宣工2009至2011年三年间,每逢年底都会习惯性出售旗下公司股权,以增加上市公司收益。2011年11月9日至21日,河北宣工合计出售中工国际183万股股票,获利3709.02万元,占2010年度净利润的186.97%,而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仅为257.90万元。取得上述投资收益后,公司2011年全年盈利1031.09万元。

  此前,河北宣工也曾在2009年12月和2010年10月分别出售了中工国际150万股和90万股股票,分别套现2382.23万元和3845.76万元。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河北宣工主业不济,此举意在力保不亏。

  2011年6月登陆资本市场的比亚迪,刚刚上市就遭遇业绩变脸,公司只好通过变卖资产“装门面”。2011年三季报显示,比亚迪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85.50%。公司于当年11月和12月两度公告出售所持的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股权,合计转让后者39.375%股权,转让价格5.85亿元。通过该项股权转让,使得比亚迪2011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缩减至45.13%。

  避免“戴帽”

  对于即将连亏两年而“戴帽”的公司来说,除了有幸凭政府或大股东巨额“红包”扭亏的方法之外,大部分公司还需要自谋出路,即在年底前抓紧时间出售资产。于是,每年年终,都会集中出现一批公司转让资产躲避“ST帽子”。大连控股、深南电A、哈高科、三元股份等公司均属此类。

  大连控股2010年净亏损1.80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再亏4890.94万元。在连亏两年即“戴帽”的压力下,去年11月26日,公司宣布以1.83亿元的价格将控股子公司精密轴公司74.35%股权转让给中融信公司,此次交易为大连控股带来约7318万元的投资收益。交易完成后,公司全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636.43万元。

  深南电A的情况与此类似,公司2010年净利润巨亏1.15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再亏1.43亿元,去年12月3日,深南电A宣布以2.17亿元向中电投江西公司协议转让所持有的中电投新昌公司30%股权。股权转让后,公司2011年度成功扭亏,全年盈利1752.91万元。

  保壳求生

  若论习惯性出售资产的公司,不得不提的就是梅雁吉祥,即“ST梅雁”或“梅雁水电”。上市之初被誉为“民营水电大王”的梅雁吉祥,如今早已风光不再,公司更连续十几年靠变卖资产维生。

  早在2001年,梅雁吉祥就“爱上”了通过转让持股公司股权的方式获取收益,当年公司共转让了13家公司股权。资料显示,2001至2011年的十年间,梅雁吉祥共转让了28家持股公司的股权,变卖约29亿元资产。其中,2004年与2005年公司转让广发证券共约3.35亿股;2006年转让3家公司股权;2007年转让梅县梅雁热电有限公司;2008年、2009年各转让了3家公司;2010年又卖了2公司;2011年再度转让2家公司股权。

  从名称变更可以看出,梅雁吉祥通过不断变卖资产,成功保住了“僵而不死”之身。公司在2006、2007连亏两年被“*ST”的情况下,2008年实现扭亏,2009年“摘星”。而公司能够于今年8月再度成功“摘帽”,主因也是其以2.52亿元转让了所持广西融水古顶水电公司95.4%的股权以及对其享有的2.46亿元债权,从而令公司半年报扭亏为盈。

  类似为保壳变卖资产的公司还有大通燃气,大通燃气2006、2007、2008年的亏损额分别为6080万元、5618万元和5320万元,2009年因为转让股权首次扭亏。除股权收益之外,公司主营业务实现的净利润仅为1231万元。

  此外,还有中葡股份、波导股份、渤海租赁、太化股份等多家公司均曾依赖出卖资产保住其在资本市场的一席之地。记者 王雪青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