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企业并购重组失败率上升 前5月10公司申请终止重组

2013年06月17日 17:54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今年首次保代培训开班在即,培训主题将一改以往讲授首发(IPO)审核政策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并购业务培训。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长期倚赖IPO业务收入的投行业务结构正在调整,各家券商并购业务实力也重排座次。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12年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位居前三甲的是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已连续三年轮流领先,而华泰证券、西南证券一路前进,海通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持稳,华融证券、华龙证券异军突起,而平安证券、国信证券不进则退。

  并购业务重排座次

  近期,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2012年券商经营数据。在投行业务结构调整之际,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的排行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排名位居前三甲的是中金、中信、华泰证券,净收入分别为2.43亿元、1.56亿元和1.35亿元。

  自2010年以来,中金、中信轮流在国内并购市场上领先。这两家券商不同于一些近期才突击发展并购业务的同行,其借助自身承做大项目的经验和资源整合能力,很早就组建了专门从事并购的团队,即使在IPO市场热火朝天的时候,也没有放缓脚步。

  而排行第3的华泰证券,并购团队也积累了多年的业务经验。华泰证券从2010年排名第11位,到2011年排行第4,到去年进入前三甲,近三年来业绩一路前进。与大投行不同的是,近三年来该公司涉及的13家次产业并购全部来自中小板(3家)和创业板(10家)。

  此外,2012年并购净收入业绩领先的还有西南、广发、海通、中银国际、瑞银、中信建投等。西南证券类似于华泰证券,并购业务逐年向前迈进,2012年净收入(10554万元)是2010年的4倍多。广发、海通的业绩排行则基本保持稳定,反而是华融、华龙两家小券商异军突起,从40名之外一举跃至第11位和第12位。

  在去年其他券商高唱并购的情况下,以中小项目见长的国信、平安却掉了队。国信2011年并购净收入为5254万元,2012年几乎缩减了一半,只有2667万元,排名从第8掉到了第14;平安则从第13下滑至第18。

  重组失败率上升

  尽管IPO审批放缓使投行再次将眼光转移到并购业务,但国内拥有专业并购团队的券商并不多,据不完全统计只有10多家,并且普遍存在两种情况:有些并购部门并非专职承做并购项目,实际上是在IPO、再融资之外再寻找并购机会;二是并购部与投行的IPO等业务团队存在客户交叉,整体协同效应不乐观。

  从2012年的情况看,行业领先的投行承揽的并购项目和净收入都有所增加。但企业并购重组的失败率也在上升,因此,并购业务成为今年首次保代培训主题。

  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申请中止和终止重组的上市公司有14家,其中4家中止重组,10家终止。重组止步的原因大多因审批未通过或买卖双方无法达成一致。

  “擅长IPO承销的保代,未必能成就一单并购。因为IPO审核有相对标准化的操作,而并购重组的棘手问题却千变万化,很难一概而论。”一位从事并购业务超过10年的投行人士表示。

  记者获悉,目前并购案例多为上市公司购买资产,因而监管层对资产的质量有所要求,在规范性、盈利预期、关联交易等方面进行把关。

  另外,买卖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也是导致并购胎死腹中的主要原因。但上述券商并购业务负责人表示:“其实价格并不是达成一致意见的最主要因素,很多时候还要看双方的文化契合度。”

  重构保代个人能力

  随着并购重组失败率的上升,上市公司对促成并购的财务顾问的要求也在提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毕竟不像IPO——支付给投行的保荐承销费用是从募集资金中划出,要让上市公司心甘情愿地支付财务顾问费,投行的服务必须物有所值。

  目前,投行在产业并购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和重视。上述券商并购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有些客户到了重组的最后阶段才邀请财务顾问入场,它们认为我们的作用只是让重组能通过监管层审批。其实,从前期的洽谈、支付方式、并购方案设计都需要投行运作。”

  不过在介绍卖方资产方面,财务顾问确实没有深耕行业的上市公司更了解同行的情况,所以大多上市公司都是自己寻找要收购的资产方。

  记者获悉,券商中专门从事并购业务的投行团队,拥有保荐代表人资格的比例并不高,一家业务领先的投行并购小组只有一名保代。该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并购财务顾问服务并不要求签字权,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保代的制度红利,自然也没有动力去考取保代资格”。但是,这并不意味并购业务对投行人的业务能力要求低,相反的是,从事并购必须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撮合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首次保代培训在即,未来对保代个人能力的要求,不再只是能标准化地运作IPO使其符合监管要求实现上市,而是要能全方位地服务客户融资、产业整合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国内投行业务实力出现分化的情况下,保代的个人能力也面临重构。

  杨庆婉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