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资金链条紧绷之势7月上旬将缓和

2013年06月18日 14:58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货币市场始终不见“转晴”,国内经济偏悲观预期对债市的利好退居二线。在对未来流动性的判断上,市场分歧愈加明显。悲观者认为,政策监管导致的套汇资金骤减、各类金融机构去杠杆的深度推进,都将在中长期内制约市场资金面,未来数月都难言乐观。相对乐观者则认为,7月上旬流动性将重返中性水平。

  实际上,从5月末延续至今的“钱紧”并未明显缓解,资金成本依旧高企。截至昨日收盘,隔夜回购利率4.88%,7天回购利率6.89%,均超越年初以来均值。而期限为1个月的资金利率7.34%,相比同期限的AAA短融5.6%收益率而言,仍呈现“成本高于收益”的倒挂态势。

  这一旷日持久的资金大战将持续多久?多数观点认为,6月底过去后,资金价格将基本回到此前的均衡水平,但整个下半年资金面的波动仍将较大;部分悲观的受访者则表示,这一多年未见的流动性紧张,慢的话可能三四个月之内都不易消除,之后即便缓解,也无法回到此前较为宽松的状态。

  东南地区某城商行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乐观的话,紧态将延续至7月末到8月初,糟糕的话可能贯穿全年。该负责人表示,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初有关外汇流入的监管新政,已明显遏制了套汇资金流窜,最新公布的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骤降至669亿元就是明证。而且,这一预期将较长时期存在,在挤出外汇占款水分的同时,必将制约央行的被动货币投放,引发基础货币持续收缩。

  “此前的套汇还锁定了一部分期限,随着其陆续到期,由于无法续作,套利者必定不断购入美元去偿还贷款。它们与新增量的缩减相重叠,势必进一步收紧市场流动性。”上述负责人表示。而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持有这一悲观论调的银行人士不在少数。

  对此,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回购利率继续攀升将不利于金融体系健康,近期诸多监管措施主要是指向此前“跑得太快”的影子银行业务。从金融行业分类管理这一惯例来看,创新驱动型模式将难以扭转,“券商去杠杆”亦难以持续。潘向东向记者表示,流动性紧张主要受到季节性变化、外汇占款预期及监管风暴等三个因素影响,7月上中旬就会逐渐缓和。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市场有钱,但缺乏流动性(即当前可支配的“钱”)。大部分的钱被高收益产品所占用,无法变现,因而引发流动性持续紧张。

  李慧勇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外汇占款因素短期会减少央行的货币投放,但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减以及央行迟迟不愿降息,都可能对热钱形成吸引。外资或许会减少流入,但绝不可能出现流出;第二,所谓为了“逼出”存量货币的央行“饥饿疗法”,也并非长久之计,特殊时点过去后就将被修复。

  “这一资金紧态在7月上旬就会结束。”李慧勇预计,今年剩余月份的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可能在月均600亿元至1500亿元之间,负面边际影响会逐步降低。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刘俊郁认为,未来的资金面波动会更大,回购利率有望在7月份开始回落。但机构去杠杆和挤出同业泡沫的过程,将可能是长期工作。这可能对整个经济形成冲击,监管层如何平衡这两者关系,将决定流动性紧张会持续到何时。  记者 朱凯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