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月A股翻身需跨三重山 钱紧经济增速下行IPO重启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6月28日 09: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流动性偏紧 经济增速下行 IPO重启压力

  “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股谚,虽起源于香港市场,但近年来在A股市场也有着广泛的“受众”:此番A股措不及防的“六绝到底”戏码,更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市场对“七翻身”的憧憬,毕竟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刻正在过去。然而,风险减缓不等于预期逆转,超跌反弹不等于摆脱弱市。7月A股虽有望小涨,但要彻底实现“翻身”还需跨越三重压力:一是来自流动性偏紧状况的持续冲击,二是经济下滑可能超预期带来的风险,三是IPO重启临近带来的情绪性冲击。

  流动性偏紧或成常态

  压力之一

  5月底以来,以隔夜Shibor为代表的短端资金利率快速走高,并引发一波长达两周左右的“钱荒冲击波”。起初,央行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即容忍资金利率持续飙涨;本周周中,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就出现了暂缓的信号:一方面,央行发通告表态已经部分释放流动性,缓解了资金面极端紧张的情形;另一方面,本周央行暂停一切公开市场操作,包括停发央票及正逆回购等,即央行本周向市场净投放250亿元。

  目前来看,金融领域极端缺钱的状况,正随着季末时点的过去以及央行的施以援手而得以缓解,银行间短端的拆借利率也普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截至6月27日,SHIBOR隔夜利率回到5.5610%的水平,SHIBOR一周及两周利率均回落至6%左右的水平,这一水平基本上与往年年中季末时点的水平相当。

  然而,流动性最紧张阶段的过去,并不意味着7月资金面会重新回到此前偏宽松的局面。首先,央行已不再是以前缺钱就给的“央妈”,虽然其最终还是出手平抑了资金利率飙涨的局面,但市场普遍期待的天量逆回购以及其他对冲措施并未出现。这种定向定量释放流动性的举措,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央行“有保有压”的态度,即维持资金面平稳的局面以及坚决清理“非标”资产的决心。其次,从此前管理层多次对“激活存量流动性”的讲话来看,央行动用降准及降息等对冲工具的意愿极低。此番试水金融领域的“去杠杆”,虽然不经意引发了金融领域的“钱荒”风波,但由于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遏制货币空转的现象,进而推动资金逐步进入实体经济,因而政策的取向和连续性已较为确定,即清理“非标”资产。换言之,未来一到两个季度,银行系统将不可回避地推动“非标”资产的清理,整体资金面大概率将维持偏紧的格局,这将对股市构成持续的压制。

  经济超预期下滑风险犹存

  压力之二

  除了流动性的“新伤”外,诸如经济复苏疲弱等“旧伤”也在不断发酵,并对市场构成持续压制。

  从宏观经济来看,5月经济数据令市场开始下调经济增长预期,6月汇丰PMI初值再度创出9个月的新低,经济数据的“淡季更淡”进一步表明经济复苏预期遭遇挑战。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部分5月数据,5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0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其中主营活动利润增长8.8%,较4月份同比增速下降2.8个百分点。经济复苏放缓的态势进一步加剧,不排除三季度经济下滑幅度超预期的可能。

  而管理层在此时启动金融领域的“去杠杆”行为,尽管目的是为了遏制货币空转的现象,进而解决实体经济筹资难的问题;但一旦金融领域“去杠杆”的预期确立,最终难免会推高实体融资的成本,进而误伤经济复苏。

  有分析人士表示,金融领域“去杠杆”,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与地方政府相关的债务风险上升,进而加剧经济增速回落的风险。事实上,目前金融领域的高杠杆与房地产及地方政府的高负债密不可分,由于各地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差距大,未来不排除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出现局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可能,这将是中期对流动性及A股市场构成持续压制。根据相关测算,2012年末地方政府性负债介于13.17万亿-15.1万亿元之间,对应的每年利息支出约1万亿元,也就是说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已经处于不低的位置了。

  不过,中期来看,当前“去杠杆”的行为也是顺应经济转型的一大选择。毕竟,长痛不如短痛,虽然短期经济降速在所难免,但在现阶段中央政府财力雄厚、政府债务风险尚属可控的背景下,此时“去杠杆”的时机也较合时宜,不太可能导致重大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出现。

  而当预期之外的流动性冲击正趋于淡化之时,三季度经济可能超预期下滑的风险将逐步走向“台前”,并成为决定市场走势的最关键因素。如果7月初公布的6月数据下滑的幅度超出预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7月的超跌反弹行情“大打折扣”。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