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把握结构行情 期待红二月机会

2014年02月08日 10:07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春节后市场迎来开门红,总体表现结构性机会明显。新兴产业表现抢眼,移动互联、新能源产业链、优质新股等等红包行情十足,涨停榜上家数五六十只,积攒多时的人气令市场没有受到外围普跌和QE(量化宽松)缩减的影响。市场依然延续的做多力量,还是集中在富有想象力的新兴产业的结构性板块上,稍微有题材催化剂效应的就有做多的资金蜂拥而上。反观周期股则表现稍显冷清,造成这种结构性火热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经济数据的不景气和市场流动性延续节前紧平衡的状态,春节期间蛰伏的资金在节后回流市场,做多动力只有集中火力攻击市场认同的题材才能起到星火燎原之势,从而带动整个盘面。

  春节期间最值得重视的有两件事,一是海外市场连续大跌,二是国内一月PMI(采购经理指数)出现明显回落。这两大事件将对节后首个交易日构成一定影响,好在节前市场没怎么涨,累积的获利盘有限,因此,我们判断压力不会太大,应该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美国退出QE是诱因,经济数据不好是催化剂,欧美股市春节期间整体下挫。由于美元的升值预期,导致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退出,从而导致汇率大幅波动,大宗商品出现急挫。人民币尚算坚挺,但潜在的贬值压力已经存在,这会对银行地产等板块构成影响。考虑到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势头依旧可期,加上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大,因此,欧美以及新兴市场的波动影响比较有限,况且美国市场已经出现止跌迹象,我们不必过于担忧。

  国内经济数据的影响基本上在预期之中,货币政策逆转的可能性不大,冲击力会有一些,但更多是心理层面的。我们注意到,最近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很多,我们不必大惊小怪,中国经济在转型期,出现波动很正常,在预期上没必要走极端。展望2014年,预计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平稳势头。外部需求方面,美欧日发达市场经济基本面有所回暖,尽管复苏前景仍有不确定性,但对我国出口增长仍会有所拉动。内需方面,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端之年,其中包括增值税改革以及简政放权等部分改革政策措施对于短期增长将有提振,支持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消费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仍保持平稳也有助于消费保持活力。

  一季度向来是信贷投放的高峰期,其额度投放一般基本上都占到全年投放的三分之一以上。1月以来,在银行体系流动性供应较为宽裕和商业银行追求“早投放、早收益”等影响下,贷款增长较快。从目前一月信贷投放数据就能窥出端倪,高投放的信贷随着资金的投放,一方面能缓解市场对资金流动性的担忧,另一方面随着信贷投放基建开工,经济数据也将得以扭转,1月份受春节以及季节性影响表现低于预期的经济基本面的担忧也会得以缓解,有利于市场做多情绪的集聚。

  另外受新股技术上暂停影响,新股抽血效应在减缓。这无论在资金流还是市场信心方面都将为市场提供正能量。广受市场圈钱诟病的A股将迎来非常好的做多时间,市场得以休养生息。集聚在打新上的部分资金有望随着优质新股的表现和赚钱效应的累积而投身市场。

  两会,历来都是资金兴风起浪的良机。据目前披露,2014年的两会将于3月3日开启,这也将为市场提供题材炒作的机会,当然这类题材一般都是需要打提前量,因此2月份的两会行情同样值得期待,有留意的投资者可梳理过往市场的两会表现来进行潜伏。预计节后至全国两会期间,在改革面新的信号发出前,个股会延续目前结构性分化的局面,机会与风险突出分化。只有那些与改革转型方向一致、未大幅爆炒的优质低价新兴产业股,才有主力资金关照而持续上涨。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对于2月行情抱乐观态度,这个季节是市场投资情绪最旺盛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从1991年以来的2月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13年2月,A股从1991年开始的23个2月中,以上证指数为例,2月上涨共有17次,23年K线中红2月概率出现高达80%以上,历史上的统计也证明“红二月”是大概率事件。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技术面上来看,1984点基本上可以看做近期阶段性的低点,目前市场技术上温和放量回升;而基本面上看1月数据仅仅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内在表现并没有那么糟糕,加上3月两会的促动力,“红二月”行情非常值得期待,我们建议大家继续把握好个股操作,重点选择节前主力新介入的成长股,把握好结构性的行情,具体操作上可关注新能源产业链、两会题材等。

  (作者系深圳国诚投资首席行业分析师)

  (吴宏)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