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沪指2000点恐难保 1849点应成为重要支撑点

2014年03月21日 09:5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本周市场走出了先扬后抑的走势。沪指周一上涨重回2000点关口之后,似有继续反弹回补2050附近跳空缺口的可能,但是周二后,市场却逐渐回落,周四市场再次大跌,沪指跌逾1%失守2000点,深成指更是创五年来新低。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前期市场的弱势反弹已经结束,市场将继续寻底。

    近期市场虽然在2000点左右反复震荡,似乎有筑底的迹象,但考虑到以下原因,2000点难以成为市场的底部。

    第一,年初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加快下滑的趋势已经形成。如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7.9%,比去年底回落了1.7个百分点,这也是2001年以来的最低增速;消费今年初以来增速也比较疲软:201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8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8%,比去年同期增速还低0 .5个百分点;在内需增长疲弱的同时,年初以来外需增长也不给力,如1、2月出口累计同比下跌1.6%,增速较四季度同比增速7.4%显著下滑,这也 使 得1 - 2月 的 出 口 交 货 值 增 速 只 有2.7%,回落到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只有8.6%,比去年末回落了1.1个百分点,也是2009年以来新低,而考虑到二季度基建和房地产两大主要经济增长部门的景气度回落还将进一步增大,二季度G D P增速下滑压力也将更大。

    第二,外围流动性恶化将会负面冲击国内市场。如美联储3月19日宣布,从4月起将月度资产购买规模从650亿美元缩减至550亿美元,同时调整有关联邦基金利率的前瞻指引,并表示,美国经济存在“充足的潜在复苏势头”,美联储继续稳步推进每月削减购债规模100亿美元,这意味着Q E会在今年9、10月份完全退出,而结束后6个月开始加息。Q E退出的节奏明显超出市场预期,美元受此刺激明显反弹,非美货币近期都出现了较大跌幅,人民币也受到较大影响,人民币近期的贬值无疑将会明显减弱热钱流入中国市场的动力,国内流动性也将承压。

    第三,市场的信用风险增大。如目前随着经济下滑带来的多个行业市场的降温,过去负债高企的一些公司频频曝出信用违约事件,而考虑到2014年是不少金融产品偿付的高峰,未来违约事件还很可能增多,这些信用风险压力的上升将会导致市场风险溢价的攀升,由此也将压低市场的估值。

    第四,市场做空压力增大。如近期,逾50家证券公司将自下周一起至本月底,参与证金公司组织的转融通仿真测试。由于参与本轮仿真测试中的大部分券商是为备战转融券,而鉴于仿真测试是业务上线前的必要环节,这意味着转融券业务渐行渐近了,很可能在上半年覆盖全市场,而一旦全面开展,目前高估值的创业板、中小板无疑将面临较大的做空压力。

    尽管受以上利空因素冲击,短期市场仍将继续探底,但是由于以下原因,市场继续回落的空间有限。

    第一,经济下滑迫使政府出台稳增长措施。如近期的国务院会议谈到,仍要强调底线管理思维,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并指出要抓紧出台已确定的扩内需、稳增长措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重点投资项目目前工作和建设进度,及时拨付预算资金。这无疑意味着面临当前经济下滑的压力,政府已经准备加快出台各类稳增长措施,如目前政府已经放弃了对于房地产再融资的行政管制,允许地产企业A股融资,这将有利于扩大房地产投资;发改委近期集中批准了规模超过1400亿元铁路项目等,这些稳增长措施也将有利于遏制二季度经济过快下滑的态势。

    第二,流动性将逐渐放松。尽管近期利率受央行正回购以及季节性因素影响,利率水平有小幅上升,但我们认为,面临经济下滑的压力及Q E加快退出导致的海外流动性吃紧对于国内流动性的冲击,央行也将会适当放松货币政策,不排除以降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的力度。

    因此,我们认为,去年市场恐慌形成的1849点应成为市场继续探底的重要支撑点。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